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與舊(第2/2頁)

未來的時間被規劃圓滿,將人生的三五年時間留在廣州,拓實這裏的基礎,是很有必要的事情。

通過海洋輻射,這裏的意義可比西征要偉大、深遠的多。

反正有一點是明確的,自己海船造好,初步以漢僮、封君控制住廣袤的疆域,能調動漢僮、土民人力、物力為己用時,那孫權的喪鐘就敲響了。

等幹掉孫權,期間孟達也應該能研究出大批量制造廉價車軸的辦法。

只要車軸產量上來……那麽閉門造車,再出門合轍就順暢了。

鋪設木軌,以馬拉木軌車,困擾漢軍的後勤就能徹底解決……曹丕的喪鐘也就敲響了。

人力是偉大的,為了守護糧道,可以辛苦建立一次性的甬道;甬道都能建立,更別說鋪設木軌。

不求幾十裏首尾相連的木軌,哪怕每段軌道七八裏長,都是很了不起的創舉。

工具、雙季稻、海船、木軌車,新的時代在向自己招手!

當田信在海邊踩踏浪花散步,思索未來戰略走勢時,龐宏騎著馬兒噠噠跑來,在沙灘邊上一躍下馬,快步沖奔到田信面前,喘大氣遞出手中帛書:“公上!江都急遞!”

田信翻出潔白帛書,有些反光,他眯眼審視,眉頭緊皺:“可會有假?”

一共三份帛書,分別來自李嚴、廖立、關興。

“不知,無從判斷。”

龐宏癱坐在沙灘,浪花上湧打濕褲子,擡頭看田信:“嶺南已定,公上宜回南陽,以應對不測。”

這是李嚴、廖立、關興分別發來,通知田信,因漢口慘敗,皇帝病重,讓田信這裏安頓兵馬交割事務,做好返回湘州,前往益州的準備。

關興頂替關平的侍中位置,回到江都朝廷開始履職。

另兩位侍中張苞、馬良正在江夏配合馬超施行軍屯。

換言之,大漢六名侍中,關興、李嚴在中樞;張苞、馬良在江夏,田信、廖立在忙碌征南一事。

理論上,四名侍中就能推動有一項廷議策令;公卿朝議後通過,再經過尚書台發布天下,這道政策就算成立。

不僅是政策,人事變動也在於此。即侍中廷議擬選,公卿朝堂復議,通過後由尚書台發布、落實。

這個施政流程,讓田信感到很舒服,很親切,暫時不想變動。

皇帝如果真病了,絕對滿不了多久,可能現在已經作為小道、隱秘消息流傳於江都朝廷,或各郡之間,也可能已經流向曹丕、孫權。

嶺南開發離不開自己……新舊更替,自己若不參與,恐怕會直接引爆矛盾。

侍中廷議,公卿朝議,尚書台頒布這一措施是東征劉備遇刺時確立的臨時應急體制,一直沒有取消。

如果新君繼位取消,改以其他的方式……那絕對不是自己想看到的!

新君繼位,最大可能性是相府、將府一起錄尚書台事,由諸葛亮、關羽分別拿走尚書台的相關領導權,黃權這個尚書令會成為最後的保險。

那自己呢?

自己嶺南的開發計劃還怎麽施行、推動?

自己的麥城、丹陽還能不能保住,能否正常運轉,持續擴張?

清涼海浪一波波沖刷田信的赤足,龐宏見他始終發呆,又不敢打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