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 致良知(第2/2頁)

所以自己能做什麽?

幫北府,締結情誼,再以情誼遊說,勸田信放棄關中,去嶺南這座十分廣闊的囚牢?

還是乘機捅刀子,把自己女婿打廢,引發可能發生的內戰,把小皇帝送回益州,自己在荊州抗衡北府叛軍?

終究是自己女婿,三恪家族同氣連枝榮辱與共,絕非一句場面話。

所以堅決不能捅北府的刀子,不僅自己不能幹,還要盯緊各方面,防止蠢貨去煽風點火,制造矛盾。

可這麽白白看著,放任北府壯大……有一種寄命於天的無奈,難道就這麽眼睜睜看著,去賭自己女婿、北府吏士的良心?

良心,絕非善心,是有正確認知是非觀念的心。

田信推廣的‘致良知’,絕非導人向善與人無爭,也非處處退讓,委曲求全;而是鼓勵人人學習,努力達到一種合乎道德本義,能辨別黑白、是非的認知觀念。

良心,絕非善心,更非退讓之心。

反倒因良心,事情失去緩和余地,就會大刀闊斧進行改動,將一切隱患拔除,為了更多人的幸福安康太平生活,北府吏士能心安理得發動……叛亂。

正義的叛亂,事情就是這麽搞笑、無奈。

致良知,這種學說就是這麽強大,是一種新的道德、輿論理論基礎。

籠罩在北府頭頂的忠義枷鎖,會被這種名為良知的利劍斬破。

何況……上司的上司不是我的上司,這是春秋大義,兩漢風俗。

田信不想叛亂,為了主君田信的長遠未來,也為了自家的發展,推著田信叛亂……這是北府吏士、陳公國吏士的忠義所在呀!

因此,舊的經學輿論形成的道德枷鎖,實際只籠罩田信一人,反倒會支持北府吏士積極謀求自己主君的利益得失。

這個封建時期就產生的忠君矛盾思想,兩漢時期又重新發展起來,不然哪裏來的門生故吏這種說法?

卿應該效忠於君;而卿的封臣,即大夫們,他們效忠於卿,他們的忠誠極限就是推著卿取代君,而他們來做新的卿。

關羽不動聲色思考驚濤駭浪的事情,語腔從容:“既然難辦,就不該擅專。宜移書朝廷,公卿集議才對。”

廷議、朝議、府議、集議,大朝會,這就是朝廷五個分類不同的議事規格、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