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虎落平陽被犬欺(第2/3頁)

張永又道:“寧王送我的錢財,先帝都是知道的。但是谷大用收寧王的好處,仗著自己是西廠廠公,無人監視,他就瞞著先帝。他曉得張太後和先帝母子面和心不和,就偷偷為張太後和寧王牽線搭橋,立了過繼寧王世子為太子的詔書。按照計劃,他們只需等到先帝駕崩,就可以拿著詔書擁立寧王世子登基。”

“可是,寧王這個爛泥扶不上墻的東西,見先帝才三十歲,身體強壯,一時半會死不了,就忍不住拿出詔書搞什麽清君側,起兵謀反。四十三天就被王守仁一個文臣給平定了叛亂……”

寧王一家被王守仁俘虜,正德帝和他的南巡隊伍才匆匆趕到江南。

正德帝要張永給王守仁捎個話:把寧王以及同黨弄到鄱陽湖,然後釋放,還給他們武器。正德帝要親自動手,重新把寧王抓一次!

王守仁是個愛民如子的好官。面對張永這個第一太監,他拒絕了正德帝荒唐的口諭,還把張永引到江西各地“參觀”,說江西百姓在四十三天裏飽受戰亂的煎熬,許多人家都揭不開鍋了,還請張公公回去好好和正德帝解釋,打消這個念頭。

八虎之中,張永搞死了最無恥的劉瑾。且身為司禮監掌印太監,在正德帝和內閣之內斡旋,是一道屏障,也是溝通的橋梁,張永的名聲還不錯,是八虎之中最好的。

張永看到到江西滿目瘡痍的景象,不再堅持,回去和正德帝說了王守仁的請求,並且苦勸正德帝打消“再抓一次寧王”的念頭——實在太勞民傷財了。

正德帝同意了,說道:“行,朕就不玩寧王了,不過,你得要王守仁給我點銀子,賄賂我一下。”

正德帝就是這樣,無論北伐還是南巡,每到一地,必然向當地官員死皮賴臉的要錢。無論幾百上千兩銀子,還是摳出十幾兩銀子就像打發叫花子似的,正德帝都照收不誤,一視同仁——反正不能空手而歸,他也要面子的。

王守仁搞了一百多兩銀子給正德帝,把寧王一家子轉交給了張永接手。

期間,八虎之一的江彬想吞掉平息寧王叛亂的功勞,便汙蔑王守仁夥同寧王謀反,賊喊捉賊。也是……

張永力挺王守仁,在正德帝面前據理力爭,戳破江彬的謊言,保住了王守仁。

張永接手寧王,嚴加審問,剛開始,寧王以當年送給張永諸多賄賂相要挾,但是張永把賬本甩在寧王臉上,表示皇上一開始就知道,這都是釣魚的圈套。

寧王這才服軟,供出了谷大用串通張太後過繼世子一事。

除了谷大用,還有八虎之一的江彬,同樣都是暗中支持寧王的。

若沒有這個過繼詔書,寧王師出無名,根本不會謀反。

張永將寧王口供秘密告知正德帝。這事連正德帝都不知道,遂對谷大用和江彬起了殺心。

但是,谷大用執掌西廠,江彬同時提督東廠和錦衣衛,且兩人朝中黨羽眾多,正德帝在江南,身邊的護衛就是西廠,東廠,錦衣衛,根本沒有把握將兩人一舉拿下,倘若激得谷大用和江彬狗急跳墻謀反,正德帝性命難保不說,江南也會再遭遇戰亂的劫難。

正德帝很有耐心的獵手,面對強大的獵物,他會先麻痹獵物,當獵物放松警惕,他掌控全局時,再一舉殲滅——當年對付劉瑾就是這樣做的。

正德帝和張永遂當做不知道,等把寧王一家子弄到北京之後,再對谷大用和江彬動手。

當時谷大用和江彬坐不住了,怕寧王供出他們。

正德帝就佯裝昏聵,命張永好好照顧寧王一家子,並且再次放出要放了寧王,再一次“平亂”,還裝出留戀江南美景,樂不思京的樣子,不肯回京城。

如果正德帝知道寧王和谷大用江彬串通的事情,勢必會立刻回京城,躲在宮廷裏再動手。

谷大用和江彬密切觀察正德帝動向,猜測寧王到底供出他們沒有。

江南煙雨中,君臣互相博弈,正德帝釋放□□,迷惑谷大用。

同時,正德帝還提拔沐朝夕等並不屬於谷大用和江彬的人,假裝賞識他的勇敢善戰,讓沐朝夕加入護衛隊,其實也是一種牽制。

聽到這裏,沐朝夕很是崩潰:“等等,張公公的意思是說,先帝提拔我,並非欣賞我的才華和人品?”

太打擊了人吧!

我自以為人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點、靠自己本事掙出來的前途、打通通往北京錦衣衛這條青雲路的事件,居然只是巧合?

張永點點頭,“那是自然了,大明軍中能打善戰的年輕人太多了,皇上為何獨獨青睞你,提拔你?因為你還年輕,朝氣蓬勃,不懼權貴,忠心愛國,心裏是幹凈的,且出身名門,谷大用和江彬不敢隨便弄死你。”

沐朝夕簡直抑郁得要自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