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馬皇後(第3/4頁)

朱元璋自然不會迷信只有科舉才能出人才,人才這種東西,其實都是磨練出來的,自古以來,那些什麽大儒文豪,真讓他們去做事,又有幾個做得來呢?所以,他用人只看能不能幹,夠不夠忠心,至於是什麽來路,從什麽途徑晉身,他壓根不用去管。

朱元璋能順利將這些政策推行開來主要還是因為天下初定,何況在這之前,許多事情本來也沒什麽成規,那些官員想要反對,總不能拿前朝的例子來打比方,何況,前朝又有多少值得學習的呢?

朱元璋刻薄的時候,那是真的能氣得人吐血,有人在那裏說什麽兩宋的時候與士大夫共天下什麽的,結果朱元璋接口來了一句,兩宋那般對士大夫,結果到頭來,也就養了個文天祥出來,至於陸秀夫那種,願意帶著少主殉國的,已經算是不錯的了,大多數受了大宋朝廷的恩惠,回頭不照樣給遼國,給西夏,給金人,給蒙古人效力嗎?

朱元璋這話一說,其他人還有什麽好說的,這簡直是指著他們這些文臣的鼻子罵,你們就是一幫墻頭草,壓根靠不住,還有什麽臉面要跟你們共治天下呢?

加上一幫子武將原本就對文臣沒多少好感,這些武將都是草根出身的,當年也是被這些文人鄙薄的階層。何況,到了他們這個份上,對於過去的許多事情也有自個的看法。真要是讓這些文臣恢復了宋朝時候的制度,那他們這些武將哪來的好日子過!須知宋朝的時候,如狄青這樣有平叛近乎滅國之功的名將,在面對文臣的時候,也是要低頭認慫的!問題是,憑什麽呢!

他們這些勛貴跟著朱元璋打天下,可以說是日後要與國同休了,但是文臣的德性呢,改朝換代,無非就是換個主子而已,所以,他們憑什麽想要站在自個頭上!

所以到了後來,都不用朱元璋開口,一幫子勛貴就罵罵咧咧的,將文臣損得掩面而走。

轉過頭來,這些文臣也只能指望下一個皇帝了!須知朱元璋也快四十的人了,又是馬背上的皇帝,按照常理的話,再做個十來年的皇帝就算是不錯了,所以,如果下一任的皇帝傾向於他們,那麽最後的贏家還是他們。

這也是儒家的長處,儒家向來有耐心!從漢朝那會兒就是這樣,硬是將原本是顯學的黃老之學後來變成了一個純粹的宗教,至於法家,也被融入到了儒家之中,儒家吸收了其他學派的優勢,成為了最後的勝利者。

等到到了南北朝的時候,又因為當時的政治背景,儒家那時候也就是弟中弟,前頭還有佛門和道門擋著呢!但是呢,儒家那時候已經變成了另外一個怪物,那就是世家門閥!世家門閥掌握了知識傳承,又掌握了大量的土地,可以說,不管是最基礎的溫飽,還是更上層的話語權,都被他們壟斷了!

哪怕後來科舉制度變得慢慢成熟起來,又攤上一個殺伐果斷,毫不講理的女皇,將世家門閥殺得七零八落,但是儒家已經深入人心,大家都覺得,學習儒學才能做官,才能達成自個的志向,所以,儒學到了現在,已經是尾大不掉,無法擺脫了!

元朝的時候,儒家自然也是受到了不少打擊的,如果元朝國祚比較長,儒家只怕還能夠順利轉變一次,變成能夠迎合元廷的學問,好在元廷完蛋了,儒家勉強還算是保留了從前的一些骨架,但是到了如今,攤上朱元璋這樣一個不按常理出牌,唯一一個草根出身的皇帝,儒家一時間也有些麻爪了。

他們想要給朱元璋套上一個籠頭,因此,就表示朱元璋的祖先應該是朱熹,這樣的話,老朱家也是儒家聖賢之後,自然就該尊崇儒學了!問題是,朱元璋是什麽人,他對於這種事情是嗤之以鼻的,直接了當地就表示,我本淮左布衣!我們老朱家祖上就是土裏刨食的,不跟什麽名人硬扯什麽關系。

當然,最主要的是,朱元璋也不屑於跟朱熹扯上什麽關系。朱熹這個時候,其實還沒有被包裝成聖人的形象呢,之前宋濂給朱標講什麽朱子集注的時候,舒雲翻了翻書,順便跟朱標說了說朱熹的一些事情,本意是想要告訴朱標,學問這種東西,跟人品不是一回事。學問好的人,未必人品有多強!

到了後世,舒雲見識過的事情多了去了,後世的時候,人心浮躁,既得利益者為了保護好自己的利益,往往會跟學界合作,找學界的名人幫忙發聲,為他們的所作所為進行包裝,比如說什麽房價會一直漲,而且漲得有道理之類的話,其實許多都是學界的人幫著包裝起來的。一些後來被辟謠的一些理論學說,最初的時候也是有許多擁躉的!像是什麽人體酸堿平衡理論,創始人都被米國那邊蓋棺論定判罰了,國內這邊還有專家在鼓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