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馬皇後(第4/4頁)

所以,這種學術權威什麽的,根本沒必要去迷信,學點道理也就是了,沒必要真的被他們忽悠了!尤其,理學的核心就是所謂存天理,滅人欲,真要是滅了所謂的欲望,那麽,他們這些文臣又求什麽名呢?

朱標被舒雲隨口幾句,很是影響了自個的三觀,之後又跑去問朱元璋,朱元璋一開始還以為舒雲不知道從什麽野史上頭知道的,還自個找人去問,結果看到記載之後,只覺得懷疑人生!如今一聽別人居然將自個跟朱熹給聯系了起來,朱元璋只覺得氣惱,心裏的想法大概就是類似於蕭峰對慕容復,蕭某堂堂男兒,竟然與你這等小人齊名!我朱元璋何等英雄豪傑,難道需要為了區區虛名,就要認你這等人做祖先?這不光是辱沒了我,也辱沒了我朱家的先祖,別的不說,我們老朱家的祖宗起碼都是清清白白的!

因此,哪怕那些文臣搞出了看起來煞有其事的譜系考證,朱元璋也是不屑一顧,弄得他們最後也只能認了,一門心思去教導朱標,企圖將朱標變成他們所需要的那種皇帝,最好是像是趙禎那樣的仁宗。有了這樣一重期待,這些文臣們就顯得比較老實了!可惜的是,他們還真沒看出來,朱標溫厚的外表下面,性格大概也就是比朱元璋少了幾分暴虐罷了!

朱標倒不是虛偽,而是他一直以來,都表現出了一種基本的禮貌,或者說是修養,他比較欣賞的是漢宣帝的話,那就是漢家自有制度,當以王霸之道雜之。趙禎倒是一味寬仁呢,結果到頭來,連個兒子都沒有,女兒受了委屈,都不能幫她做主,過繼了個兒子過來,結果這位回頭就追封了自個的生父做皇考,可以說憋屈了一輩子,除了混了個好名聲之外,實際上,一點實惠都沒得到。

而朱標呢,他想要面子,也想要裏子,但是當二者沖突的時候,顯然裏子更重要一些。

他如今年紀還小,宋濂他們覺得將朱標教成了一個仁厚君子,等到他們知道了朱標究竟是什麽性格,到時候只怕能氣得一頭碰死。

舒雲可不會希望自個兒子變成趙禎那樣的仁君,皇帝又不是聖賢,什麽都要講究仁義。實際上,就算是孔子,也有誅少正卯的事情呢,難道他就真的有什麽少正卯違法犯罪的證據嗎?這事被儒家門徒說得跟什麽一樣,本質上來說,就是排除異己。

朱標對自個的老師保持著基本的尊敬,但是卻不會什麽都聽他們的,或者說是,很多時候,朱標就是陽奉陰違。舒雲從來不會直接給朱標灌輸什麽思想,一般都是從旁引導朱標自己去思考,借助的就是史書。史上論起仁義講規矩,莫過於那位宋襄公,結果呢,這位倒是遵守了所謂的仁義,不肯半渡而擊,要等著人家都準備妥當了,才能出擊,結果呢,將自個的國家都玩完了!

而另一個典型就是劉邦,這一位幾乎不講什麽規矩,別說是老婆孩子了,連同老爹都能不要,嬉皮笑臉開口就是分我一杯羹的話,明明跟項羽約定了劃江而治,結果這邊才立了約,後面立馬就反悔,十面埋伏,直接將項羽送到了死路上去,偏偏他就成為了漢高祖!項羽倒是光明磊落,卻斷送了江東子弟的性命,最終不得不烏江自刎。

所以,朱標作為皇太子,以做皇帝為目標的話,那麽,做太子的時候最好學楊廣,將自個包裝成一個道德上的完人,而當了皇帝之後呢,就可以露出自個的本性了!

當然,朱標比楊廣運氣好多了,楊廣只是次子,可不是嫡長子,沒必要太委屈自己。

在這一點上頭,舒雲覺得自己還是比較相信朱元璋的,朱元璋比起其他皇帝來說,要長情得多,歷史上,朱標死了,他就一門心思立太孫,根本不考慮其他兒子。當然,按照宗法,的確是嫡長孫比起嫡次子什麽的繼承權更靠前一些。但是皇位繼承這種事情,原本也不能完全靠宗法,而是要看實力的。再說了,朱允炆本來也不夠名正言順,他不是朱標的長子,也不是嫡子。

不過,想想歷史,舒雲覺得得注意一下自個那幾個兒子了,似乎她生的幾個兒子都不是非常長命?

當然,歷史如今也就只有參考價值了,如今跟那個所謂的歷史來說,已經有了許多偏差了,起碼舒雲跟歷史上的馬皇後,性格就差得實在是太遠了!很顯然,舒雲並不打算做別人,她一直就是自己!

不管怎麽說,只要不出什麽意外的話,將來的皇位並不會旁落,所以,舒雲並不需要讓朱標學著跟其他兄弟爭鬥,來博取朱元璋的歡心,朱標需要學習的,其實就是治國之術,而這些,他需要好好向朱元璋學習。至於日後朱元璋是否會覺得兒子威脅到自己,那就是另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