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呂後(第2/6頁)

在這樣的情況下,劉邦自然也起了衣錦還鄉的心思。

結果一路上,劉邦就覺得自己眼睛不夠用了!

劉邦並不是那種養在深宮的帝王,他前面大半生都是在民間,一直到天下太平,沒了什麽戰事之後,才留在了長安,安享太平。在他看來,長安一日日繁華起來,這是正常的事情,劉邦當初還是個亭長的時候,因為公事還去過鹹陽,那時候的鹹陽也非常繁華。

甚至關中繁華,也不是不能理解,畢竟,關中作為中原腹地,大量的資源流入了關中,關中不繁華,那才叫奇怪了呢!

問題是,出了關中之後,這些原本因為戰亂,滿目瘡痍的地方,如今也開始迅速恢復了經濟,甚至比起劉邦當年所見的還要繁盛,頓時就讓他有些接受不能了!

事實上,這根本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劉邦呢,這個人最大的本事就是能知人用人,他做皇帝也是這番做派,選擇有本事的人,讓這些人去做事。就像他在發現舒雲這個皇後在財務上頭有著極高的天賦之後,就直接對舒雲進行放權。

然後舒雲也不客氣,她管不了稅,但是,屬於皇室收入的賦她卻是可以管的,趁著天下剛剛平定,直接就攤丁入畝,無論官民,皆一體納稅,一體服役,當然,可以用錢來抵。

然後呢,她就對一些賦稅進行改革,有的攤派直接被取消,有的呢,直接合並起來,然後呢,減少了徭役,或者說,不是減少了徭役,而是利用皇室的收入來補貼下面的百姓。也就是說,如果百姓從事一些比較危險的徭役,比如說,修長城,或者是為軍方轉運糧食什麽的,總之,所有的徭役項目都被劃分了等級。最普通的,自然就是那種在自個家鄉,修建水利和道路的徭役,這是最簡單的,因此,不會有什麽額外的補貼,但是,當徭役離開家鄉的距離超出了一定的範圍,然後根據距離還有危險等級,開始給予補貼。有的呢,可以包兩頓飯,有的呢,可以包三頓,甚至還能多吃一兩塊肉,還有的呢,就可以抵扣下一年的口賦,總之,不會讓這些服役的百姓吃虧就是了。

而少府滿天下搞出了各種產業,百姓在農忙之余,就可以進入這些產業做工,民間的資本自然也會跟上,然後呢,舒雲就趁機開始向商人征稅,如同在上一世所作的那樣,對商人進行一定程度上的限制。

哪怕是天下大亂,但是依舊是有發戰爭財的,還是有許多富戶大戶,這些人在戰亂的時候,有錢也只能藏在地窖裏頭不敢多花,生怕直接被吃了大戶,等到天下太平之後,眼看著政策寬松下來了,漢律比起秦法來說,可是寬松太多了,因此,這些商人自然也就活躍起來了。

經濟這種東西,從來不是什麽孤立的,百姓倉庫裏頭有糧食,箱子裏頭有衣服,罐子裏頭有銅錢,那麽,他們自然會消費,如此一來,錢自然也就流通起來了,而錢流通起來之後,在這個過程中,國家又能夠收稅,總之,一切都進入了良性循環。尤其天下太平之後,人口開始滋長,自然一切都呈現出了一派生機勃勃,蒸蒸日上的模樣。

事實上,就算是沒有舒雲搞出來的一系列的刺激經濟的政策,一般情況下,開國的時候,只要皇帝不是太喜歡折騰,經濟總是會往好處發展的。

只不過,因為舒雲通過少府這個機構對於整個國家的經濟進行宏觀調控,加上工商業的發展促進了貨幣的流通,最重要的是,打通了南越,匈奴這兩個體量還算是不錯的市場,這也導致了哪怕是民間的小作坊,不管生產什麽東西,生產了多少數量,總能賣得出價錢來。

尤其,民間的產品,其實拼質量是拼不過少府的,因此,他們只能拼成本了!少府名下的作坊如今因為工人不夠,不得不在民間招工,少府的工錢開得是比較大方的,而且夥食也有保障。別的不說,南方的稻米那是管飽的。如此一來,有點辦法,有點技術的百姓自然會選擇進入少府的作坊做事,而那些民間的作坊呢,為了降低成本,自然只能使用奴工。

如今開國時候,哪怕是為了國家的人口滋生,朝廷都是不會鼓勵蓄奴的,因此,舒雲自然是再次針對不同的階層,在蓄奴問題上,弄了個上限,不同等級的爵位,蓄奴的數量都會有區別,超過這個數量,那麽,口賦就要翻番,甚至更多。劉邦呢,從舒雲的政策裏頭得了個靈感,更是直接表示,不管是什麽人家,漢人奴婢的口賦要翻倍,而如果是夷狄奴婢,那麽口賦是原本的一半,如此一來,裏外就是四倍的差距了,頓時,漢室跟匈奴,跟南越,乃至東甌,閩越,南海等諸侯國的人口貿易就變得異常昌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