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呂後(第3/6頁)

匈奴那邊呢,正常會將俘虜變成部族的奴隸,他們原本呢,攻打一些不臣服他們的小部落,會將高於車輪的男子都殺死,甚至年紀小一點的孩童,若是存了反抗之心,也會被殺死,剩下的才會作為奴婢。

而如今漢人需要奴婢了,他們幹脆就將能夠抓到的人全裝在大車上,直接就運到欈市上頭出售。匈奴人對於五銖錢,對於黃金都沒什麽興趣,他們在欈市上頭,最喜歡的還是以物易物。漢人跟他們做買賣的時候,還算是公平合理,並沒有太過壓榨他們那些貨物的價格。若是跟民間的那些普通商人交易覺得不劃算,好可以直接找欈市那邊少府開辦的商會交易,少府給出來的價格一直比較公道。

劉邦某種意義上來說,想錢幾乎是想瘋了,他很快將這個收稅的手段擴展到了妻妾上頭。怎麽說呢,因為多年戰亂的緣故,民間呢,女多男少,即便如此,依舊有人娶不上媳婦。答案很簡單,權貴還有那些有錢的商人地主,占據的女性資源太多了,自然底層的百姓占據的女性資源就少了。

因此,劉邦為了讓底層的百姓也能娶到媳婦,自然得出點別的歪主意。那就是嚴格限制了各個等級爵位所能有的妻妾的數量。實際上,二十級的爵位,前面五級都是不能納妾的。理論上來說,那些單純的商人和地主,都屬於不能納妾的範疇,但是呢,只要每年多交一筆稅,那麽,就可以納妾。但是,這個稅呢,幾乎是以指數級別增長的。可以說,一個中產之家,如果家裏有兩個妾,那麽,日子就要過得緊巴巴了。

當然,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就像是後來的那幾個朝代,哪怕朝廷規定了不同品級的官員所能納妾的數量,但是呢,大家總能以其他的理由進行規避,比如說權貴人家的通房姨娘,還有就是市井人家的所謂養女,其實都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妾而已,只是民不舉官不究罷了。

但問題是,這種擦邊球會影響到下一代,比如說,你有一個妾一直沒有登記,而是以奴婢的形式放在身邊,但是,這個小妾有了兒女,那麽,如果想要讓兒女上主家的戶籍,成為良民,那麽,就會課以懲罰性的賦稅。偏偏這個時代可沒什麽靠譜的避孕手段,除非男人真的狠心到拿自己的親生骨肉一輩子做奴婢,沒有出頭之日,否則的話,他們就得老老實實認罰,要麽呢,就幹脆管好自己腰上那根褲腰帶。

而作為這個律法的補充,那就是如果百姓娶夷狄女子為妻,那麽,就可以減免兩年的口賦。這也算是給了不少給不起聘禮,娶不了媳婦的百姓另外一條出路。相應的呢,民間采買夷狄女子的風氣也漲起來了。夷狄女子價格不高,起碼比起正常的聘禮來說,要少很多,哪怕語言不通,但是娶回來之後,她們同樣勤勞能幹,也能撐起一個家來。

總之,在劉邦之前沒有注意到的時候,如今民間的情況已經與幾年前有了堪稱翻天覆地的變化。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真的是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了!因為百姓已經不會滿足於耕種,心思也越來越不安定了。

這也直接導致了在很多地方,儒家的學問沒了市場,反而是原本已經沒落的雜家變得興盛了起來,畢竟,雜家的理論還是比較吸引人的,衣食足而知榮辱,倉廩足而知禮儀,所以,大家想要賺錢,想要發財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嘛!

至於儒家嘛,他們之前也就是叔孫通制定禮儀的時候,露了一次臉,但是很顯然,劉邦是個用完就丟的性子,儒家的學問他並不喜歡,只是冊封了幾個太學博士,然後呢,就不再理會了。

如今朝堂上的主流是黃老,另外呢,因為匈奴還有南越,乃至西南那邊小國的緣故,因此,縱橫家和兵家也有一定的出路,至於儒家嘛,呵呵,他們之前作死的次數實在是有點多,朝中除了少數幾個人之外,就沒有儒家的大臣,既然學儒家不能出仕,那麽,願意學儒家的人自然也就少了。

以前的時候,大家是沒辦法,如今呢,造紙術和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讓學習知識的門檻下降了不少,儒家以前能吸引人的無非就是所謂有教無類,在招收弟子上頭,比較開放,而如今情況就不一樣了,朝廷鼓勵民間私人教學,如果教學的人能夠在長安認證一個博士的名頭,那麽,他們開辦的學校還能得到一定的補貼,如此一來,自然有不少人樂意招收弟子了,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不食人間煙火的。

而舒雲在少府搞的職業教育也流傳了出去,一些大商戶,也已經開始嘗試著通過家學的形式培養自家的人才,比如說培養賬房掌櫃,另外呢,還會培養一些工匠。以前的時候,這些都是依靠家裏的老人招收學徒,這種情況效率低,而且呢,上頭的那些老人總是喜歡留一手,免得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父。可是現在情況不一樣了,專門的職業教育就導致了教學的都是老師傅了,他們專門以授課為生,那麽,自然也就不在意下面的學生搶走字賴以為生的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