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第3/4頁)

程彥道:“崔元銳年輕,又是崔家嫡子,去邊疆歷練一番也是好的。”

頓了頓,程彥又道:“至於崔元銳走後的宮廷警備,便由車郎將袁行代管吧。”

車郎將、戶郎將、騎郎將統稱為郎中三將,主宮廷宿衛,僅在光祿勛光祿丞之下。

袁行雖然出身汝南袁家,但卻是旁支所出,與袁家的關系不遠不近,她在宮中見了許多次,是個好苗子,值得培養一番。

薛懷信沒有猶豫太久,點頭道:“此事交於老夫去辦。”

二人達成協議後,程彥便起身告辭。

她是偷偷來找薛懷信的,不能停留太久。

薛懷信將程彥送走後,在書房喝了好幾杯茶,才覺得心頭翻湧著的情緒慢慢平復下來。

薛妃雖然一向聰明懂事,可到底年輕,又加上入宮之後便頗為得寵,又生下祥瑞的皇子,往日的謹慎便少了幾分,起了不該起的念頭。

薛家四世三公,靠的不是從龍之功。

這池渾水,薛家本不該趟的,偏他孫女心高,中了旁人的圈套,如今又——

萬幸程彥特意前來告知他,讓他有充足的時間去準備,若不然,薛家滿門,怕是要覆滅在崔莘海的算計中了。

薛懷信嘆了口氣,讓人連忙去準備糧草。

薛懷信揉了揉眉心。

他之前一直以為程彥是個只懂些培育苗子,性格有些跋扈的小翁主,今日一見,方覺得自己錯得有些離譜,程彥看問題一針見血,薛妃根本不是她的對手。

她現在無意皇位還好,若她有意奪嫡......

薛懷信不敢深想,換了身衣衫,去找丞相楊奇文。

楊奇文出身華陰楊家,年逾五十,比薛懷信小上幾歲,長著一副關外人特有的細眉長髯,比薛懷信多了幾分威儀精明,少了幾分儒雅溫和。

楊奇文呷了一口茶,笑道:“薛禦史可是稀客,不知今日來找本相,所為何事?”

大夏的禦史大夫並非前朝沒有實權的言官,禦史大夫位列三公,掌廷尉刑罰,上至天子,下至庶民,都要受他的管束。

楊奇文雖為丞相,但也不敢小瞧薛懷信。

又加上薛家出了一個頗為受寵還生下祥瑞的皇妃,往日楊奇文再怎麽與薛懷信政見不合,相看兩厭,此時笑臉相迎,馬虎不得。

薛懷信與楊奇文略微寒暄兩句,便開門見山道:“娘娘為替陛下分憂,許下糧草萬石,不日便要送往長公主賬下。老夫今日來此,便是與相爺商議此事。”

楊奇文眸中精光一閃,道:“娘娘心善,薛家大義,此事利國利民的好事,薛禦史決斷便可,有何可勞煩本相之處?”

他知道薛懷信為什麽找他,

運送糧草不是一件小事,且北狄壓境,薛懷信只能用自己的心腹之人去送糧,可薛家人若是傾巢而出送糧,華京城便成了崔家人的天下,崔家虎視眈眈,一心保的是太子殿下李承璋,這種情況下,難保不會趁機生事。

薛懷信找他,是想讓在送糧之人的名單上加上幾個崔家子弟的名字。

且是擔任華京重職之人的崔家人。

比如京兆尹崔振波,再比如掌皇城禁衛軍的崔元銳。

他加上也無妨,只是這是一件得罪崔家的事情,若薛懷信開出的好處不夠多,他才不會冒著開罪崔莘海的風險趟這趟渾水。

薛懷信知道楊奇文雁過拔毛,泥人從他手中過,都能被他刮下一層油水來,自己有求於他,免不得要送些“過路財”。

薛懷信道:“薛家雖為士族,卻並非巨富之家,哪能拿得出這數萬石的糧草?”

“是相爺心懷天下,不忍邊疆將士忍饑挨餓,與薛家一同湊出來的糧草。”

楊奇文會心一笑,道:“既是如此,薛禦史覺得本相出多少糧草為好?”

薛懷信道:“十之二成如何?”

楊奇文眉梢輕挑,道:“本相要四成。”

一番討價還價後,楊奇文分文不出,落了個資助邊關將士三成糧草的好名聲。

薛懷信雖然肉痛,可眼下只得如此,心中寬慰自己錢財不過身外之物,只要薛家仍在,便有源源不斷的銀錢糧草送至薛家。

楊奇文擬了公文,薛懷信簽字蓋印章,之後再讓郎官們拿去給大將軍趙懷山過目。

趙懷山是李泓的奶娘的兒子,早年在李淑兵變逼宮之時,沖鋒陷陣,替李淑擋了不少刀槍,後來又去邊境歷練一番,回來便坐上大將軍之位。

他出身並非士族,心中沒有那麽多的彎彎腸子,看楊家與薛家主動給李淑送糧草,還以為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揉了揉眼睛連看好幾遍,才大笑著拿著自己的金印蓋了上去。

丞相、禦史大夫、大將軍三公確定了的事情,縱然是天子也不好駁回。

公文下發到薛家後,崔莘海一看,要掌皇城禁衛軍的崔元銳去護送軍糧,當下再也忍不住,罵了無數遍的老狐狸——他費盡心機把薛家拉進奪嫡隊伍中,為的是薛妃年輕,經不住皇位誘惑,為了給兒子鋪路,讓薛家出錢出糧送至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