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第3/6頁)

李承璋揉了揉眉心,閉了閉眼,再睜眼,眼底閃過一抹厲色。

父皇既然如此對他,那便別怪他心狠了。

他原本想的是讓父皇退位讓賢,做一個安享晚年的太上皇,可如今看來,卻是他太過仁慈了。

他的父皇與長公主如此姐弟情深,那便去黃泉路上做一對親親熱熱的姐弟吧。

李承璋道:“此事我知曉了。你現在回去,仍守在父皇身邊,莫讓父皇起疑。”

老黃門連忙應下,又問道:“敢問王爺,有何打算呢?”

李承璋冷笑一聲,道:“無毒不丈夫。”

“他們如此逼迫本王,便別怪本王不顧惜血緣至親了。”

老黃門打了個冷戰。

李泓哪怕知道李承璋心有謀逆之事,也不曾動過要李承璋性命的念頭,可聽李承璋話裏的意思,卻是要行弑君之事了。

李承璋對待親生父親尚且如此,那麽對待旁人呢?

老黃門不敢細想,此時只能向李承璋表忠心:“王爺但有差遣,老奴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他現在若有片刻遲疑,以李承璋的心狠手辣,必然會叫他命喪當場。

他只能跟著李承璋走,一步錯,步步錯。

李承璋拍了拍老黃門的肩膀,道:“很好,本王若能得償所願,你便是首功之臣。”

老黃門連忙拜下。

李承璋受了禮,將老黃門扶起身,道:“晚間我的人會與你聯系,你只管聽他的指揮便是。”

“待大勢既定,本王必會厚賞於你。”

老黃門謝了又謝。

李承璋安排完老黃門之後,便急忙出宮。

兵變逼宮是件大事,他得趕緊回去與幕僚們籌劃一番才是。

此事雖然事發突然,但對他並非全部不利——長公主手上雖然有兵權,但此時在宮中赴宴,身邊跟的衛士並不多,只要他把控了宮門,長公主的命令便傳不出去,再多的兵權,也就無用了。

他只需快刀斬亂麻平定宮中便可以了。

長公主一死,她的部下縱然有心為長公主報仇,但華京城易守難攻,他一邊固守華京,一邊派人收攏裏間軍隊,軍隊中群龍無首,便是一團散沙,他逐個擊破,便能坐享兵變逼宮後的登基為帝的勝利果實了。

李承璋這般想著,回到王府,迅速安排下去。

他早就不是當初那個要依靠長公主撐腰,甚至依靠權臣崔莘海的傀儡太子了,現在的他,吸收了崔莘海的勢力,又吸收了楊奇文的部下,早就有了發動兵變的實力。

府兵們聽了李承璋的命令,連夜出府,奔向李承璋安排的地方待命。

是夜,皇城內火把四起,無數人高呼長公主毒殺天子,意圖篡位。

禁衛軍是天子親衛,只忠心天子一人,長公主掌兵權攝政,天子尚且避長公主鋒芒,他們不滿此事多年,唯恐長公主再行兵變之舉,奪去李泓的天子之位,故而對長公主多有防備。

這次長公主突然參加宮宴,讓原本便防備她的禁衛軍越發警惕起來,宮宴結束後,李泓便回了紫宸殿,再也沒有出現。

紫宸殿是天子寢殿,只有極心腹的禁衛才能在此巡視,外面的禁衛軍不知道是什麽情況,只以為李泓真的死於長公主之手,那等早就被李承璋收買了的宮門,再趁機散布各種謠言,說長公主毒殺天子之後,為了擺脫自己的嫌疑,準備將此事扣在禁衛軍身上,說禁衛軍夥同外人謀害天子。

外城禁衛軍們聽了,個個義憤填胸,被李承璋的府兵策反,跟著李承璋去攻打內城。

——事實上,外城的禁衛軍也只能跟著李承璋的府兵攻打內城,李泓生死未蔔,一旦長公主掌權,他們必死無疑,還不如追隨李承璋,李承璋到底是李泓的兒子,也是原來的太子,父死子繼,再正常不過。

李承璋一旦登基為帝,他們便是從龍之功,總好過等著一向與他們不睦的長公主清算來得便宜。

追隨李承璋府兵的禁衛軍越來越多,承天門下,血流成河。

.........

此時的紫宸殿,李泓在殿內不住地走來走去。

崔元銳垂眸立在一旁。

李泓捋著胡須,嘆了一聲,道:“朕就不該留謝家女。”

淩虛子的那句話,是橫在他心頭的一根刺,咽不下,更吐不出來——天命在謝不在李,謝家依舊主天下。

他當初忌憚程彥與長姐的勢力,又見李承瑛與李承瑾與程彥交好,便有意擡舉李承璋,留了謝詩蘊的性命,灌謝詩蘊一碗紅花,讓謝詩蘊留在李承璋身邊。

他以為這樣,哪怕李承璋日後登基,謝詩蘊沒有任何子嗣,終其一生,也只能做一個李承璋後宮裏一個寵妃,而影響不了任何朝政。

可現在看來,到底是他錯了。

又或者說,他低估了謝詩蘊的心思手段,與李承璋對程彥其實有情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