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利來利往(第2/2頁)

沈家船隊常在禹京往來,早有相熟的腳夫由著領頭登船商談搬貨的事,幾個隨船的大主顧都極放心,一應將事托付,由沈家顧人將貨送與倉庫或是店鋪之中。

曹英百忙之中抽空過來指點江石,道:“江小郎,好些大宗的買賣都早有主顧,新貨與小宗買賣卻可在碼頭出手,你看沿岸立著的幾根表木,表木內盡可租簡易的商鋪探探風息,也不貴,一日百文錢。若不願在碼頭買賣,也可將貨寄存庫中,我們船隊在碼頭附近買屋舍,有看護惡犬,大可放心,你自家先行在城中尋好買家,回頭尋一個腳力將貨拉去便是。”

江石一一記下,又問船只幾時返航。

曹英道:“如無意外十日後再走。”

江石謝過後,下船在碼頭四周逛了幾圈,果是天子腳下,氣象非凡,南北來客,異族他國人,兩邊商鋪所賣之物更是包羅萬種,令人目不暇接,他轉了幾圈,大是遺憾萁娘不能同來,心道:她這般愛熱鬧,又貪新奇,看了之後心中不知如何快樂。

微嘆口氣後,想著正事要緊,花了百文錢租了一個空地,司監人問了問賣的什麽貨,得知是幹蕈後,翻出一根簽子,指著東頭道:“那處賣的幹發物,你自去那賣。”

江石謝過,去船上理出兩袋合蕈,一肩扛了,另一手又拎幾樣事物,一徑來到東頭空地,他左手邊賣的蝦皮,右手賣的海菜,左右二人見江石來,都投來目光,見是賣合蕈的,不與自己相撞,都松了神色,還順勢搭了把手。

江石隨口搭了幾句話,解開麻袋,將兩袋合蕈擺了出來。那賣蝦皮的只當他收拾妥當,正要拉扯幾句閑話,驚見江石竟又擺出一個小泥爐與一個陶罐來,頓時出聲取笑:“好個沒見識的田舍漢,莫不是腹饑煮粥?告訴你知,這邊百樣的吃食,賤的十來文,貴的千文上兩,渾不用這般費事。”

江石懶怠理會,自顧自地煽火生爐子,買了一桶水,將泡發好的一把合蕈倒進陶罐中,又解下腰間的酒葫蘆,放了點酒進去。

賣蝦皮的和賣海菜的看得目瞪口呆,尤不解意,直等得水開,合蕈借著酒味,酒味催發香氣,繚繚繞繞飄散開來,在碼頭百味混雜之中,硬是又添上一味。

賣蝦皮抽抽鼻子,一拍大腿,嘆道:“小郎君,好想頭,倒是個招客的好主意。”

江石沖他一拱手,只當接了他的誇贊。他帶來的合蕈俱是佳品,這一燉煮,直勾得來往買客紛紛驚詫:哪處飄來的香味?

再有酒樓的采辦在碼頭轉悠,尋買鮮物,聞得香氣,知是合蕈的香氣,濃郁醇厚,不輸貢品。這采辦當機便知好物難得,尋著味就到了江石攤前,看他守著兩袋合蕈,煽著爐火,那罐中正咕嘟翻滾發出一股股的香氣,笑道:“小後生引得好客。”

江石起身道:“初來禹京,酒香也怕巷子深,不得不想個法子。”

采辦笑道:“好法子,甚妙,甚好。”他老實不客氣地抓了一把甲等的香菇,捏捏幹爽,聞聞香氣,看看顏色,溜一眼江石,“小後生曬得好合蕈,也厚道。”

江石道:“幹物曬得幹,雖少了份量,卻存得住,不然就要出黴。”

采辦摸摸胡子,道:“後生郎君,我是東順酒樓的采辦,你這合蕈價幾何,又存得多少貨?”

江石先才轉了一圈,又得林行商的買價,便道:“此番貨不多,甲等的攏共不過二百多斤,價作一兩一斤,乙等的次之,價作七百文一斤。”

采辦見他報的價不過多,不過少,沒有多少進退的余地,知是實價,當下皺了皺眉,沉吟道:“我們東順酒樓素來有佳名,也不欺你臉生,你這合蕈品相極佳,倒也值得這價,我也大可買下,只一點,你可別瞞了存貨,另賣他人。”

江石略有吃驚,笑道:“不敢疑采辦,二百多斤幹合蕈,發後數為巨,酒樓之中如何用盡?就怕藏得久,香氣發散,或蟲咬過潮。”

采辦的笑起來,略為得意道:“後生郎君果是個生客,一來禹京幹燥,不懼生黴,二來我們東順又豈止一家店,店中又請得好食手,大可用盡這些合蕈。”

既得買賣,豈有拒之之理,江石又是個爽快的,二人當下敲定了買賣,采辦見江石只一人忙乎,幹脆送佛到西,招呼一同來的小廝,遣一個幫江石守著鋪子,遣另一個去扛貨,一道去稅場處過了秤。

這樁買賣江石得了二百三十多兩銀,刨去過、住兩稅的十多兩,倒是所獲頗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