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終南(1)(第4/4頁)

事實也是如此,秋天和匈奴又有了摩擦。不過這還不算什麽,因為武裝規模並不大,由此賞賜也不會大到哪裏去——其實規模也不能說小,匈奴在北平、定襄各用兵數萬,殺了上千人呢!但是大漢這邊的主力軍根本沒有反應過來,所以等到匈奴退去,摩擦也沒有擴大。

雖然損失了邊民的財產以及上千邊民的生命,但以國家財政來說,確實沒有造成太大的負擔。

真正給國家財政帶來迎頭痛擊的是緊接而來的山東水患!

水患年年都有…華夏的國土不可以說小,翻翻各地方的歷史,稍微有點兒常識就能知道了,這塊土地上每年總會有一些局部地區發生天災,這一點並不會因為是明君當道、太平盛世就不同。

只不過,有的時候天災影響的區域很小,地區也不重要,所以比較重要的是史書都不會留下筆墨。而又有的時候,國家財政健康,國家本身也很健康,些許天災人禍也不算什麽,比較好的行政效率和金錢支撐,可以讓災區得到妥善安排。

這種情況下,自然也不會起什麽波瀾,更不會有災民造反的困擾了。

但這一年的山東水患真有些麻煩…波及範圍廣,災害嚴重,根據統計,七十多萬受災人群本地都消化不了,只能遷徙外地。考慮到各方面的問題,真實的問題只會比‘七十多萬’這個數字更大!

而且這還不只是救災的問題呢!山東可不是什麽老少邊窮,這裏也是每年國家的重要財源之一。這就像是後世,地廣人稀的貧困地區地震,和人口密集的大城市遭遇地震,帶來的經濟損失必然不一樣。

山東遭災,意味著今年在山東的稅賦會很成問題!

知道山東遭災的時候,大農令鄭當時好長一段時間覺都睡不好!

然而即使是這樣,新的開支該來的還是要來——天子之前就決心討伐昆明了。而為了討伐昆明,就得習慣水戰…於是按照原定計劃,開始開鑿昆明池,用來訓練水軍。

開鑿昆明池,鄭當時是沒有意見的,因為這不僅可以訓練水軍!在昆明池完工後,就能方便周邊灌溉,得到一大片良田。漢代喜歡修水利工程,水利工程甚至是一種上下共同認可的風氣。

現代社會說‘要想富,先修路’,古代社會沒有那麽大的商業需求,就得換成‘要想富,靠水利’…這是農業社會的邏輯。

然而…在這種缺錢的時候搞這種工程,即使昆明池的工程相較於天子的其他工程已經算是很收斂的了,也一樣讓人頭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