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終南(1)(第3/4頁)

南方種植園的興起,讓北方的破產農民,甚至城市的破產市民有了一個去處,很大程度上緩解了這一問題。有的時候劉徹也很慶幸——當年如果沒有陳嫣開啟南方種植園事業,現在的問題只會更嚴重。

但這個緩解是有極限的!

南方種植園不是想開就開,這需要本錢,這是破產者沒有的東西。一般中原地區的破產者去北方,要麽是給種植園做工一段時間,再圖自己經營小型種植園。要麽就是找少府,找一些商人(比如說陳嫣),按優惠政策做各種低息貸款,讓這些人可以在自己的土地漸漸有產出的時候還錢。

這些年,最好的、最容易開發的、靠近大城市或者港口的土地已經成為一片又一片的種植園。剩下的土地當然還有很多,但開發程度太低,除非下大本錢搞開發,掃平前期障礙,不然的話,普通人過去很難生存下來。

很多人難以理解這其中的難度…這其實類似後世在亞馬遜雨林這種地方生活。生活習慣的土著人當然沒什麽,但來自現代社會的普通人在這裏,必然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

光是可能的疾病就要命了!

古代的醫療條件擺在那裏,來這裏確實太為難人了。

然而,如果沒有大投入的覺悟,就只能靠時間了——就像歷史上的江南大開發,一點點對南方的土地鯨吞蠶食,最終得到一塊富庶的,甚至更適宜居住的土地。

此時一些北方的破產者可以在南方找到出路,但是由於北方破產情況嚴重,問題依舊存在。這就類似於歷史上的近代歐洲,無產者窮苦到了極點,想要逃離歐洲,就會非常辛苦地攢下一張船票,來到美洲新大陸。

美洲新大陸的日子比歐洲好過一點兒,因為相對人口來說土地足夠大!資本家無法太過於壓榨工人,畢竟壓榨到了極點,工人就可以去開墾土地做一個小農場主——比如美國,那時就有相關法律,規定踏上西部的土地,就可以無償獲得一塊土地。

但是即便是有了美洲這個壓力轉移地,那時的歐洲也是風起雲湧。上層社會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而底層人民卻是徹底被踩在了腳底下!社會問題該存在的依舊存在!

大漢也是一樣,可以去南方,這一點減少了一點兒壓力,但北方的問題依舊是存在的…國家沒錢,人民負擔加重,土地兼並嚴重,這個問題存在,那就一切沒得說了。

整整一年,劉徹一邊開開心心地慶祝各種大捷,另一邊就在暗地裏和張湯、鄭當時等人商量錢從哪裏來的問題。

有的時候劉徹也會覺得登基時的日子恍如隔世…想當年他還大罵過一些老臣,一個個守財奴!好像守著那堆錢能下崽一樣!錢的意義不就是花嗎?心中未嘗不覺得太皇太後老了,腦筋也老了,連這樣簡單的道理也不明白,簡直就是呆板!

現在看看,那個時候真是好日子,現在卻得為錢發愁。

然而要說劉徹後悔嗎?那也不至於。姓劉的起手不悔是一回事,做事情就少有首鼠兩端的。另一方面,有什麽可後悔的呢,現在國家財政上雖然有些困難,但他最初的目的卻是已經達到了。

他想要國家行使自己的意志,想要武力強盛,想要打壓匈奴…這些可都是做到了!只不過付出的代價是一開始沒有考慮的。然而,就算當年他知道會是這樣的代價,他應該還是要做的。

只是多了個心理準備而已。

其實真要說起來,這種國家缺錢用,得四處算計,甚至拆了東墻補西墻的狀態,這才是幾千年來大多數國家的正常狀態,無論古今,皆是如此。要說國家不缺錢用,府庫常滿,這種日子是很少很少的,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小朵浪花。

只不過劉徹過去花錢習慣了,突然缺錢用,這才難受——一方面,他難以改變花錢習慣,變得節省起來。另一方面,很多花錢的項目早就上馬了,比如說軍隊建設與維持,比如說一些大的工程,諸如他的陵寢什麽的。因為最開始有錢,也沒有多想。

現在手頭緊張一些了,也不可能改動原本的設計。

劉徹自己願不願意是一回事,大家覺得這會不會有辱國體,堪稱帝國級笑話,這又是另一回事了。

更別提具體操作起來的難度…總之,這不是大家想要嘗試的。

拆了東墻補西墻,裱裱糊糊的,好不容易把元狩二年給對付過去了。在正月的大朝會上,朝中上下都松了口氣,不管怎麽說,過去的一年已經過去。

今年或許一樣要開銷,但考慮到匈奴剛剛被打痛了,就算依舊來騷擾,也形成不了大戰。也就是說,軍費開支會少不少…財政上面應該能輕松不少…吧?

然而,說這話的話,鄭當時第一個不信——他是大農令,這是九卿之一的官職,主持財政工作。以他的工作經驗來說,每年總會有一些不在計劃中的開支突然出現,而且是越不希望出現,就越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