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21(第3/3頁)

[21]馬裏帝國(Mari Empire),是中世紀時期西非的一個強大伊斯蘭教帝國,興起於13世紀上半葉,17世紀初滅亡。

[22]《貝奧武夫》(Beowulf),一首講述斯堪的納維亞的英雄貝奧武夫的英勇事跡的敘事長詩。是迄今為止盎格魯-撒克遜時期最古老、最長的一部較完整的文學作品,也是歐洲最早的方言史詩,與法國的《羅蘭之歌》、德國的《尼伯龍根之歌》並稱為歐洲文學的三大英雄史詩。

[23]此處暗喻卡夫卡《變形記》中的情節。

[24]《奇人艷遇》(The Good Humor Man),1950年上映的美國電影。

[25]施韋爾納和古德曼是白人,錢尼是黑人,三人在密西西比州為爭取黑人的選舉權而被殺害。他們的死推動了全面反歧視法的通過。

[26]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1843——1916),是美國小說家、文學批評家、劇作家和散文家,被一致認為是心理分析小說的開創者之一。代表作有長篇小說《一個美國人》《一位女士的畫像》等。

[27]救世軍(The Salvation Army),是一個成立於1865年,以軍隊形式作為其架構和行政方針,並以基督教作為基本信仰的國際性宗教及慈善公益組織,以街頭布道和慈善活動、社會服務著稱。

[28]柯裏爾與艾夫斯(Currier and Ives),是在1834年至1907年間經營的一家美國版畫公司,主要生產描繪19世紀美國風土人情和重大事件的版畫。1920年以後,柯裏爾與艾夫斯的產品變得像古董一樣值錢。

[29]法國著名歌手伊迪絲·琵雅芙(dith Piaf,1915——1963)與美國女演員朱迪·嘉蘭(Judy Garland,1922——1969)一生中的婚姻與情感生活都非常不幸。

[30]埃裏克·H. 埃裏克松(Erik H. Erikson,1902——1994),美國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提出人格的社會心理發展理論,代表作有《童年與社會》《同一性:青少年與危機》。

[31]菲利普·羅斯(Philip Roth,1933至今),美國當今文壇地位最高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再見,哥倫布》《美國牧歌》。

[32]蓋亞(Gaea)是希臘神話中的大地女神,特勒斯(Tellus)是羅馬神話中的大地女神。

[33]莉莉絲(Lilith)最早出現於蘇美爾神話。在猶太教的拉比文學中,她被指是《舊約》中的人類祖先亞當的第一任妻子,因不滿亞當而離開伊甸園。她也被記載為撒旦的情人,夜之魔女。

[34]賽尼卡人(Seneca),北美印第安部落,是易洛魁聯盟六個原有成員中最大的部落,也是最重要部落之一。

[35]馬庫斯·波爾基烏斯·加圖(Marcus Porcius Cato,前234——前149),羅馬共和國時期的政治家、國務活動家、演說家,也是羅馬歷史上第一個重要的拉丁語散文作家。他在執政期間曾大力反對廢除《奧庇烏斯法》。該法禁止婦女擁有超過半盎司的黃金,也不得穿著鮮艷的衣物或在羅馬乘坐兩匹馬拉的馬車。

[36]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是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倡導者,基督教新教路德宗創始人。

[37]索爾·貝婁(Saul Bellow,1915——2005),美國作家,一生中有過五段婚姻。他所塑造的是一個洋溢著濃郁的人文精神和猶太民族特色的文學世界,體現出主人公對自身命運的主動探求和思考。代表作有《奧吉·馬奇歷險記》《洪堡的禮物》。

[38]約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1932——2009),美國作家,他的作品中充斥著在當時被視為文學禁忌的性描寫,代表作有“兔子四部曲”“貝克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