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第2/2頁)

司豈搖搖頭,“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皇上不會那樣安排……”

廚房的門“吱呀”一聲開了,傳菜的夥計端著一大盆水煮魚往前面去了。

司豈不再說這個問題。

紀嬋聞了聞,說道:“味道極好,似乎比我做的還要好些,大廚下功夫了。”她畢竟不是專業的廚子,之所以會做,只是因為愛吃。

“司大人,我覺得咱們的四季緣可在京城多開兩個分店。”

司豈頷首,“我已經在南城租了一個鋪子,估計年前能開業。太遠的地方有鞭長莫及、經營不善的弊端,但在附近幾個州府多開幾個還是沒有問題的。”

紀嬋笑了起來,比起司豈,她還是浮躁了些——這是古代,比不上科技發達的現代,“開遍大慶”有實操上的難度。

難怪歸元居的管事嗤之以鼻。

“歸元居什麽來頭?”她問道。

司豈道:“那是你姨母的鋪子。”

魯國公夫人的鋪子!

紀嬋眼裏有了幾分驚喜,“真的?”那她是不是可以期待發生點兒什麽了?

好替原主算一算當年的舊賬?

“真的。”司豈眼眸含笑地看著她。

他已經忍耐陳榕母女很久了,沒有只準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道理。

作為大理寺的官員,他不能隨意犯法,但在生意場上讓他們吃一吃癟,還是極為可行的。

紀嬋豎起大拇指——這一刻,她確定他們二人是心意相通的。

一種難以言喻的幸福感從天而降。

她剛剛堅定的某種信念忽然變得不那麽堅定了。

……

司豈猜對了,泰清帝果然沒讓大理寺參與調查包家滅門案。

日子在忙碌中飛奔而去。

八月二十六,四季緣開張。

早上的開業典禮,紀嬋和司豈都沒去,儀式是由九叔和司豈的一個大管事張羅的。

上午巳時末,司豈和紀嬋叫上左言,以及老董老汪一幹手下前往四季緣。

胖墩兒、紀祎和閆先生秦蓉等人先到四季緣。

紀嬋一下車,胖墩兒就跑了過來,指著對面的歸元居說道:“娘,他們欺負人。”

紀嬋看過去,只見歸元居的門上貼了一張紅紙,上書:“今日所有酒菜八成收賬。”

四季緣開業酬賓,才打八五折。

這是妥妥的惡意競爭。

老董的馬車停得近,把娘倆的對話聽了個正著,笑道:“紀大人,這誰啊,這麽大膽子。”

紀嬋道:“不認識,同行是冤家,人家針對咱也情有可原。”

老董哈哈一笑,不再繼續這個話題,笑眯眯地朝胖墩兒招招手,“紀大人的小兒子可真是俊,跟司大人像了六成以上,來來來,到董伯伯這裏來。”

胖墩兒從善如流,四平八穩地走了過去。

小家夥穿了一身墨綠色長袍,腰間束著一條黑色腰帶,腰帶上掛著司岑送他的羊脂玉佩,腰後別著司豈送他的一把精致小刀,雄赳赳氣昂昂。

“這位大人好,我叫紀行,也叫司淵。”他沒說自己叫胖墩兒。

他這幾日克制飲食,每日晨起鍛煉,自覺瘦了好幾斤,便不喜歡胖墩兒這個乳名了,都讓大家叫他紀行。

老董“誒唷”一聲,同其他幾位大人說道:“虎父無犬子,司大人、紀大人後繼有人啊!”

“確實確實。”

“我家兒子比紀行還大些,一見人就躲。”

“我家小的也是,唉,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

……

一幹大人紛紛掏見面禮,這個送銀錁子,那個送金瓜子,都在禮尚往來的範疇內,紀嬋和司豈便也沒有阻攔,讓見錢眼開的胖墩兒都收了。

他們是第一撥客人。

第二撥是李成明帶著老董等人。

紀嬋在門口迎到人,笑道:“李大人有心,不然今兒門可羅雀可就難看了。”

李成明拱手道:“紀大人不厚道,若非老董早上撞見了,在下還不知道呢。”

紀嬋道:“知道你們忙,不好打攪罷了。包家一案怎麽樣了?”

李成明嘆了一聲,臉色也沉了沉,說道:“不瞞紀大人,我今兒來,也有求助的意思,還請紀大人司大人撥冗一助啊。”

他鄭重地拱了拱手。

紀嬋心裏咯噔一下,心道,如果找不到兇手,一來說明當初的分析可能是錯的;二來說明他們的擔心不是多余,包家的確有可能與金烏國有關。

當然,兇手跑了,或者李成明等人的能力不足以抓到兇手也有可能。

但紀嬋相信墨菲定律——有時候越怕出事,就越會出事。

不過現在不是擔心案子的時候,她做了個請的手勢,“能幫的當然會幫,裏面請,裏面請,今天我請客,大家都別客氣,敞開了吃。”

李成明笑道:“那在下可就不客氣了。”

一行人進了大堂,紀嬋正要跟著進去,就聽街對面有人大聲說道:“誒……你們不要命了?那家飯館是仵作開的,用的都是死人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