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原則底線(第2/3頁)

將淩霄的豁口蒙古刀帶在身上,趁著第二天早晨天還沒亮,出了自己簡陋的臥房,起身推開房門往外走——

門口黑壓壓的竟然跪著的全是人,安西軍中大小軍官,均曾經和他並肩作戰,足有兩千余人,他當即大笑:“你們這是何意?”

淩合燕是他堂姐,平時叫淩安之小猴子,圓睜著通紅的雙眼:“小猴子,你往哪裏去?”

淩安之一片坦然:“我奉旨進京啊。”

淩合燕當即脖子上青筋跳了起來,暴怒道:“狗賊心胸狹隘,卸磨殺驢要除掉忠良,我們老淩家的血流的還不夠多嗎?既然趕盡殺絕如此,我們安西軍所有將士請令,反了他娘的。”

宇文庭雙膝跪地,心痛的無以復加,他當時和淩安之屬於不打不相識,卻不想相處日久之後越發感佩仰慕這個小他幾歲的年輕人:

“大帥,安之兄弟,安西軍數萬將士,只認識淩家黃沙昆侖的帥旗,不認識什麽狗皇帝,我已經變賣家族中自己名下的家產,湊出紋銀三百萬兩,現銀已經藏在青海,再加上西部稅收,咱們就算是在安西自立為王,也夠那狗皇帝打幾年。”

雁南飛蹭著鼻涕,看著是強憋著沒哭,他和淩安之是打小一起長大的,只不過他有點才華也用在了歪門邪道、不思進取上,這麽多年沒少惹淩安之頭疼:

“大哥,您想想二夫人和淩忱,她們九泉之下如果知道你走了這條路,死都閉不上眼睛;您再想想淩霄,他一命換一命的剛把你換回來,你就…這不是讓淩霄白死了嗎?”

淩安之心神動蕩,強自鎮定,平心靜氣的給大家解釋道:“眾位兄弟,朝廷此番要我進京,主要是怕我威脅到毓王登基,是要將我暫時關押,等到毓王登基之後,自然會大赦天下,屆時我也不過是沒了官位俸祿,到時候管理的松了,再回到軍中便是。”

“胡說八道,怎麽可能?”

“謀逆的大罪,肯定是要斬草樹根。”

“…”

淩合燕快人快語:“你當我們是三歲小孩呢,到這個時候了還在為狗皇帝說話,我們不信。”

淩安之擺手笑道:“眾位可以不信我,不過不可以不信老王爺,他在京城,日前已經傳信給我,告訴我入京便是,已經安排好了。”

淩河王在軍中絕對權威,一些軍官不明就裏的面面相覷,開始懷疑。

淩安之見狀,將宇文庭、雁南飛叫進了帳中。

淩安之的幾句鬼話編故事糊弄些品級低的軍官還可以,畢竟軍中重視一諾千金,主帥軍令如山、言出必行,但是對於這些常在政治場上爭鬥的老油條,基本只能表明說的是反話。

宇文庭和雁南飛一進帳中,當即拔劍出鞘:“大帥今天要走也可以,踏過我們兩個人的屍體。”

淩安之正襟而坐,索性給自己倒了杯隔夜的剩茶喝:“兩位將軍也熟讀經史,請問一下,自西向東起兵造反的,可有人成事?”

雁南飛答道:“蒙古突厥回紇,大兵壓境,經常成事。”

淩安之搖搖頭:“外敵是來搶劫的,可造反之師師出無名,食百姓俸祿,卻調轉刀頭來踐踏河山百姓,對準本國兄弟,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師不詳,自古以來,沒有成事的。”

確實如此。

淩安之再問:“兩位將軍,安西軍中,有多少人?”

宇文庭了如指掌:“現在已經是九萬一千六百零三人。”

淩安之問:“少一個呢?”

二人閉口不答。

淩安之:“朝廷軍隊有多少人?”

宇文庭:“將近一百萬。”

淩安之將涼茶一飲而盡:“九萬反軍對一百萬王師,勝算如何?”

不用回答,勝算基本是零,“可還有甘州道、太原道、青海道、天南道的駐軍。”

淩安之:“只有青海道和天南道嫡系會一起擁兵造反,屆時西北國境空虛,外敵一湧而出,萬裏江山分崩離析只在頃刻之間,想一想百年來安西地下浸透了的將士鮮血,別讓曾經的血汗白流。”

水已飲盡,淩安之站起身來:“給剩下的九萬一千六百零二名兄弟留一條生路,不要再強留我,你二人穩住軍心,不得造次。”

*

讓淩安之自己進京也有好處,雖然才是正月,邊疆尚未解凍,不過淩安之也最喜歡這西北的冰天雪地,沿途他每過一個驛站報道,均能看到驛站內兵士或可惜、或莫名其妙、或假裝不動聲色通風報信的神情。

他沿途正月十五的時候連夜進了一次文都城,潛進院落偷偷去看淩霄,想推開棺木看一眼,終究沒有勇氣——

小淩霄,我雖然沒有確切的證據證明動手的人是誰,綜歸和朝廷脫不了幹系,敵軍沒有把我們逼到山窮水盡,可終歸全折在了自己人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