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兄友弟恭”(第2/3頁)

李勉思吃驚道:“他沒死?”去年他竭力阻止許康乾構陷淩帥,但終究抵不過大勢所趨,可看來當時想救淩安之的,應該不只他一個。

許康乾轉的和他一樣快,天羅地網的暗殺淩安之他也在場,就是為了防止那個西北戰神有造反的這一天,如果沒死就是有小鬼糊弄他,當即喝問:“裴星元在哪裏?”

旁邊的大內侍衛提醒他:“陛下,裴將軍十余天前請旨,說河南山匪太多,他帶著山東駐軍兩萬人去剿匪了,您太忙可能忘了。”

真是終日打雁,被雁啄瞎了眼,無視朝堂下文武百官復雜的表情,許康乾骨子裏的暴戾之氣漾了出來,腦門子上的青筋全跳得老高:“宣旨讓他回朝!”

“…遵命。”答應歸答應,可明眼人一看便知,金鱉脫卻金鉤去,搖頭擺尾肯定是再不回來了。

——還順手牽羊帶走了兩萬山東駐軍。

李勉思大踏步出班啟奏:“陛下,二十五萬百戰之師不可小覷,且淩安之在軍中一向深得人心,舉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咱們還是早做打算,不得不防。”

——淩安之可是不僅得大楚的民心,還得敵國的民心。大楚萬民心中把他當做戰神,淩安之在,百姓睡覺都安穩些;敵國對他恨得牙根癢癢,怕得渾身發抖,要不當年聽到他蘭州遇害的消息,能舍得在邊境鞭炮齊鳴了幾個月,慶祝到春種時節嗎?

許康乾一甩衣袖,現在心裏只想把裴星元捉回來千刀萬剮,腦補了一遍裴星元在眼前血肉橫飛的場面,他對戰局也有把握:

“二十五萬又如何?別說是一群烏合之眾,就算是天兵天將,自西向東過不了潼關,自北向南過不了山海關。”

“朕此次正好一舉掃平叛軍內亂,以服天下人心。來人,傳旨下去,宣西南總督武慈入中原平叛;宣東北提督蕭承布帶兵拱衛京師;讓甘州駐軍和寧夏駐軍守住沿途城池,不許爾等叛賊入主中原一步。”

許康乾眯著眼睛冷笑,看著和張開了頭罩一樣的眼鏡蛇一樣有毒,也顧不上天家的威嚴了,看起來身後黑氣沖天,恨毒了亂臣賊子:“到時候定要生擒了四瞎子許季和野雜種淩安之,到時候淩安之淩遲三千六百刀,四瞎子好歹是皇族血脈,賞他個五馬分屍,讓他們知道一下天下到底是誰的。”

*

許康軼和淩安之各帶北疆軍和安西軍在天山谷口會師,混改為西北社稷軍,旌旗招展,號帶飄揚,大軍綿延數十裏,步步為營。

花折陪著許康軼自軍營外回來,剛回到了中軍帳等淩安之,花折看著墻壁站著,端著茶盞喝水笑道:“康軼,我看淩帥治軍嚴謹,能拿下了許康乾指日可待,到時候將許康乾的狗頭砍下來,給被他害死的人報仇雪恨。”

花折頃刻間想歪了:“光砍頭難解大家心頭之恨,我還是要認真給他研究個別的死法。”

死法許康軼沒想,關鍵是要先落在自己手裏,才能讓二陰毒引頸就戮,許康軼推了推水晶鏡:“嗯,不能砍了二陰毒的腦袋,就要落在二陰毒的手裏,到時候他非把我們車裂淩遲了不可,看,淩安之回來了。”

許康軼和淩安之細細的商量過,行軍路線只有兩條:第一條看似是捷徑,能最快拿下京城的便是自北向南,像金國前些年攻打京城那樣,直接沖破山海關。

不過山海關由東北駐軍提督蕭承布把持,雄兵二十萬。且西北社稷軍攻打山海關要過金國的領地,屆時難以速戰速決,一旦被困,便會陷入到後勤跟不上,無法補給的境地;金國到時候看大兵壓境,一定會出戰,會陷入到內外交困的境地。

第二條路線便是步步為營的方式,就是自西向東出戰,像是自古以來遊牧民族攻打中原王朝的線路,將整個西部作為後方,兵出潼關,之後進了中原拿下陜西、河南、太原等地,這樣後方穩固,補給完善,正面對敵,進可攻退可守;但是潼關易守難攻,自古以來飛鳥難過,多少名將折戟沉沙。

許康軼主要是聽淩安之的意見。

自接下許康軼的秋風落葉掃以來,淩安之便沒有一刻大腦不在高速運轉,想走一條亙古難尋的路,便要在各方面全高人一籌。

他對此事早已經深思熟慮,常年打仗之人,最知道打仗便是打後勤:“王爺,我們可以兵分兩部分,出奇兵和北疆軍自北向南,看是夠能夠一舉拿下錦州、寧遠和山海關,如果能夠拿下,當然萬事大吉。”

“不過我認為,基本不太可能,奇兵只能奇襲,敵人反應過來就肯定會受阻,屆時這支奇兵部隊沒有後方,過金軍的領地,要及時撤退,否則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主力還是要出潼關,屆時穩紮穩打,後方穩固;而且南北兩只軍隊互相牽制,許康乾必然要拱衛京師,不敢全力圍剿我們,也算是有喘息的機會了;等到拿下了中原,趁著許康乾焦頭爛額,再來一個南北夾擊,他插上翅膀,也難逃出天羅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