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奇路奇兵(第2/3頁)

宇文庭想到去年和淩安之發現的一條山間小路,極度偏僻,需要騎兵爬山:“大帥,那小路太窄,人爬得過得去嗎?”

淩安之笑:“路比人寬就過得去,我不只想讓人爬過去,我還得讓馬爬過去呢。”

許康軼鳳眼一亮,直搗黃龍,確實是最好最快的辦法。他是皇子,有皇族血統,如果能直接拿下京城,則屬於走了捷徑:“淩帥,有可能直接拿下京城嗎?”

淩安之戰場上做的最好的一點就是知己知彼,緩慢搖頭:“騎兵確實機動,可帶不了太多軍火,也不能攜帶重炮,城門緊閉無法攻城,到時候相機而動吧。”

許康軼嚴謹戒慎,當下心中算了一筆賬,覺得風險很大:“淩帥,北疆和安西,騎兵一共也只有六萬五千人,四萬人基本屬於精銳盡出,一旦失利則大傷元氣。”

淩安之正要解釋這個事:“王爺,如果楚肅宗反應不及時,當然有機會沖進京城。不過更大的概率是二陰毒貪生怕死,看到曾經南征北戰的飛騎兵就嚇破了膽;我也不是鄙視他,他定沒有膽量硬碰硬,肯定會號召四方那些獵犬勤王,其中也必然包括路途近的太原軍。”

“我們還是要保存實力,不能為了吊一條眼鏡蛇,把狼群搭出去了;這四萬騎兵屬於奇兵,沒有後勤補給,沒有戰車大炮,不能戀戰。”

淩安之語速越說越快,左手食指指在了地圖上的京城上,之後跟著說話內容一劃圈:“我們到時候將四萬飛騎兵分為兩路,兩萬騎兵是煙/霧彈,沖向京城,只是伴攻,騎兵機動性強,不用攻城,繞個圈把各路軍馬引過去就可以換一個地方去殺人放火,到時候溜著朝廷軍跑就行了。”

比劃完京城,他一根長指又在山海關和潼關之間比劃了一條線:“剩下的兩萬騎兵才是一柄插向潼關的利刃,繞過了山海關便直接往南紮下去,沖向天險潼關,屆時和我們裏應外合,方有可能一舉拿下潼關。”

“王爺,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兵出潼關,否則朝廷軍兵力強大,無論走哪條路都不可能順利入關。”

許康軼嘆為觀止:“淩帥,您這是要兵分幾路呢?”

淩安之用兵,從來相機而動不拘泥兵法,先建大略,戰術隨時變更,自己有時候都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做什麽,敵人更是無從知曉,少傷亡多辦事是他這個戰爭流氓的原則:

“而今裴星元已經快到潼關了,我們的北路軍要提前出發,越快越好,直接劍指京城,太原軍必然也必須要回援,到時候裴星元的壓力就沒那麽大。”

“二陰毒那個牛鼻子,最怕別人把他從金鑾殿上揪下來,我們用兩萬騎兵給他戴個鼻環,牽著他鼻子走一下,剩下的兩萬去與裴星元會師,裏應外合,以最小的傷亡,拿下潼關!”

許康軼對淩安之這種分分合合的用兵方式在北疆就已經見識過,這是對自己實力的深入了解,和對敵軍精確分析推導出千百次得出的結論,旁人無須置喙:“淩帥,四萬騎兵怎樣帶領?”

淩安之眸光一閃,直接建議道:“宇文庭熟悉京城環境,在安西常年打追擊戰,最擅長長途奔襲和與敵軍繞圈,而且知道山中秘路的方向和位置,此次四萬騎兵,由宇文庭總指揮,田長峰、楚玉豐,陳恒月配合。”

“四萬騎兵三萬北疆軍,一萬安西軍,繞過了山海關之後宇文庭、楚玉豐率領一萬安西軍、一萬北疆軍直接飛撲京城;田長峰和陳恒月則南下與裴星元會師,京城不是目的,潼關才是重點。”

許康軼當即確定戰略:“淩帥深思熟慮,時間緊急,多拖一天裴星元便更危險,莫辭辛苦,今晚北路軍則繞路外蒙走廊,速速出發;剩下的軍隊由淩帥帶領,星夜撲向蘭州,爭取半個月之後拿下蘭州和長安。”

許康軼下完軍令,聲如止水的喊住了宇文庭:“宇文將軍,你留一下。”

宇文庭心下一動,他弟弟宇文載光是京兆尹,統管京城防禦,許康軼不可能不心存忌諱,他垂手站住,以為是周密的戰略部署和詢問底細,當即嚴陣以待,等著分析軍情。

卻不想許康軼囑咐道:“陳氏兄弟和楚玉豐一向不和,楚玉豐性情中人,總覺得陳恒月無功但是身居高位,你帶兵時,請想辦法盡量彌合他們。”

至少讓兩個人別在行軍途中打架。

*

陳氏兄弟和楚玉豐日前在北疆軍出天山山谷時,就已經發生了一些插曲——

若說復仇意願最強的,當屬北疆軍,北疆軍孤懸北境,是澤親王多年來一手打造,對北疆軍三軍將士多有大恩。後來澤親王無故枉死,三軍將士當即由楚玉豐帶頭,也不管是不是具有造反的實力,現場嘩變要求入京查明真相,幸虧許康軼當時對此事早有預見及時制止,才算是處理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