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素齋恕哉(第2/4頁)

那個穿著中山裝的人。

在九四九五年的時候還會穿中山裝的只會有三類人,一類是沒錢買別的衣服的人,比如農民工,一類是對別的衣服嗤之以鼻的人,比如易天行讀的大學裏的某位教授,該教授誓為三民主義奮鬥終生,四九年後不大好明著奮鬥,便誓將中山裝穿個終身。還有一類人,就是政府的官員,比如此時在教學樓門口看著易天行的這位。

這位官員微微有些禿頂,臉上露著紋絲不動放諸四海皆準的笑容。

“你好,易天行同學,有空和我說幾句嗎?”

易天行在心底裏鄙視了一下這些人的套話功夫,堆起微笑上了他的車子,那是一輛上海產的桑塔納。

司機並不在車上,易天行看著這位禿頂的政府官員,道:“謝謝您的幫助。”

“不客氣,上次古叔叔在電話托我照顧你,我最近在北京開會,沒想到出了這麽大的事情,委屈你了。”禿頂官員拍拍他肩膀,又是標準的官員動作,“我姓唐,叫唐亦同,你叫我唐叔好了。”

易天行笑著撓撓頭,知道面前這人是誰了,原來就是上次古老太爺提過的那位在教育廳工作的世侄。

“唐叔現在在廳裏做什麽職位?”

“副廳長,跑腿的命。廳裏要去北京開會,受那些大爺們訓的時候,就是我這等人出馬的時候。”唐亦同自嘲道,恰到好處地摸摸自己將禿的頭發,以示辛勞。

二人又不鹹不淡地聊了幾句,易天行究竟比不上這種官場中人的耐性,笑著說道:“這次的事情麻煩唐叔了,不知道……”話不說盡,等著對方接下文。

下文來的很快。

“省大是全國重點,直屬教育部。像上次曠課這種小事情,我打打招呼倒是有用,可你這件事情,在社會上影響很壞。如果光我一個人說話,只怕是沒有用的。”唐亦同說道:“今天來,一是給學校的領導說說情,二來是接你去見一個人,吃吃飯。”

“什麽人?”

“省城警察局的潘局。”

汽車載著二人開進了寶通禪寺。

寶通禪寺是省城大寺,雖然名氣不如歸元寺,卻仍然是塔林勝地。這寺廟建於南朝的劉宋年間,比順治年間才開始興修的歸元寺不知道要老上多少年。寺廟落於省城東山南麓,坐北朝南,東邊是一大片靜波清心的大湖,西邊連著省城有名的道觀。全寺依山而建,掩映於蒼松翠竹之中,莊嚴古樸典雅之氣掩之不住。

易天行下車後深深嗅了一口寺中氣息,不知道是因為他習的佛法還是在歸元寺裏盤桓過許多天的原因,一入寺廟,他便覺著適意無比。一擡頭便見著禪寺的山門,只見山門兩旁屏墻高聳,布瓦鋪脊,門楣上有“寶通禪寺”四個大字,這四個字圓潤通貫,頗見功力,易天行下意識贊道:“真是好字。”

此時的他卻不知道,因為這四個字,以後為他帶來處大機緣。

被沙彌迎進了山門,幾人沿著放生地、天王殿、大雄寶殿、萬佛殿、一路走過,將要到法界宮的時候,唐副廳長一擺手將他領進了旁邊的一間小院。

一路上很安靜,易天行打破沉默笑道:“寶通禪寺的素齋倒是有名,只不過齋樓應該是山門左邊,唐叔帶我進寺吃飯,不怕擾了佛息?”

唐亦同笑道:“外面的素齋有什麽吃頭,真正的精華全在寺內,不是一定地位的人,可沒辦法吃到。”

小院頗為清幽,院墻角有三兩梅枝迎風傲立。

院內有一人站在梅樹旁相迎。

“勞煩潘局長了。”易天行已是第二次受這位省城警察大佬之助,雖然不知道對方今日有何求,謝字還是要說的。

入座後一應素菜便開始上來,潘局長今天穿的一身便服,開口三兩句卻絲毫不提要談之事,只在這些天的天氣如何和月亮盈缺上打哈哈。易天行也有些了解了這些人物講話的習慣,於是捺著性子等著。幾番動箸之後,易天行終於沒了耐心,忍不住嘆道:“一直不明白,為什麽寺廟裏的素齋卻要做成犖菜模樣。”

他指著席一盤炒臘腸說道:“這盤炒臘腸不知是什麽作的,可看上去便是豬腸子裏面夾著香肉,這種素齋,大和尚們又怎麽吃的下去?”

唐副廳長和潘局長相視一眼,不知道這位年輕人要講些什麽。唐亦同微笑著說道:“佛家不是講個萬物歸一嗎?都是外相罷了,何必在乎這麽多。”

易天行搖搖頭道:“萬物歸一,那是道家的玩意兒。皮肉外相,皆是虛妄,本是素菜,卻要做成犖菜模樣,這才真是著相。”

潘局長眼神閃動,似乎來了興趣:“那依易同學的看法?”

易天行聳聳肩道:“這和老孟說的君子遠庖廚是一個道理。”

“怎講?”唐潘二人做出洗耳恭聽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