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熟悉嗎(第4/5頁)

但周寧還是仔細的準備了檄文,大談民族大義,追憶了蒙恬戍邊時胡人不敢南下牧馬的威勢,對比如今九原百姓的艱難,談進貢納獻的屈辱,談身為中原人的驕傲。

雖然話題沉重而具有煽動性,但周寧的語氣很平易,甚至說起了他們被人戲稱為“光胡軍”的事情,如今“光胡軍”真的要和異族胡人作戰了,她相信他們必定能擊敗匈奴,將胡人從周國的領地上驅逐幹凈。

“從前‘光胡軍’只是戲稱,但往後必成威名!”

最後一句話落下,周兵們內心激蕩而滿目熱淚,一根根矛戟被有節奏的舉起落下,那是周兵的回應,士兵們鏗鏘有力的和聲響起,“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一切鋪墊到位,就在周寧決定用兵的次日,浩浩蕩蕩的周軍開拔出城了,用兵之疾,出兵之快,遠遠出乎匈奴的意料。

但短暫的詫異後,匈奴也並不慌張,哪怕周軍此次進攻的兵力遠超他們留守九原的兵力,就像上郡的舊臣習慣性懼怕匈奴一樣,匈奴將領對中原人的輕視也是根深蒂固。

這是匈奴人的自信和驕傲,匈奴人生在馬背上,長在馬背上,在馬背上作戰就是他們的天下,不客氣的說,他覺得他們的勇士一個能打十個中原軟蛋。

所以這位匈奴將領再得到周軍出城的消息後,便一邊安排士卒去向單於報信尋求增援,一邊下令調動九原郡的另一縣臨河縣的軍隊過來,而後便大開城門等著周軍過來正面迎敵。

匈奴人本身就缺乏守城的經驗,更喜歡在開闊的地帶拼殺沖刺,他雖然放棄了城堅,但選擇了一個己方軍隊更擅長的作戰方式也算不得錯誤。

在臨河縣的軍隊已經全部調到了九原縣後,甚至匈奴將領都等得不耐煩的時候,周軍才終於到達了九原城外,匈奴將領不屑嗤笑道:“我家九歲小兒的騎術也要勝過這些個中原丈夫。”

兩軍交鋒,戰鼓擂響,匈奴的前鋒軍如離弦之箭般猛烈沖出,而周軍的前鋒軍卻向兩邊散去,位於中軍的匈奴將領見此更是不屑而驕傲起來,但下一刻,“那是什麽?!”

匈奴將領的眼珠差點沒瞪出眼眶,只見周軍的前鋒軍散開後,露出了其後的重甲騎兵,其戰馬騎兵全部身披鎧甲,直面匈奴前鋒軍的進攻,絲毫沒有畏懼退縮之意。

他們當然不畏懼不退縮,連人帶馬,他們是全副武裝啊,兩軍對戰,只有他們打人的,沒有別人打他們的,這樣的防禦力,他們怎麽會怕,為什麽要躲,只恨不得匈奴再沖擊得快一點才好。

因為正是這樣極強的防禦力,所以他們犧牲了機動性,也因此他們此次明明是急行軍,最後卻成了匈奴將領眼裏的姍姍來遲。

原本匈奴騎兵看到這樣奇怪的裝備,就心生遲疑,無論是誰,面對只能挨打無法進攻的局面,總是會有些怯戰的,形勢久違的出現了一片倒的情況。

但到底是作為將領的,短暫的慌張後,匈奴將領發現了重甲騎兵的不足,“鎧甲太重,人和馬都撐不了多久,中軍壓上,拖死他們。”

於是匈奴的精銳中軍壓上,他們將他們優越的騎術發揮到了極致,一邊策馬前進一邊拉弓射箭,確實如匈奴將領所想,過多的負重不僅犧牲了騎兵的機動性,更是大大的降低了他們的耐久性,重甲騎兵重創了匈奴前鋒後開始回撤。

終於是兩軍的輕騎兵精銳開始正面交鋒,如此作戰是匈奴的絕對主場。

先說馬,匈奴有大草原,他們騎馬打獵、牧羊、作戰,他們的馬匹是最精良優秀的,而中原的馬正如中原的人一樣,圈養出來的溫順品種。

再說騎兵,中原騎兵能穩穩的坐在行進的馬背上已是不易,最多一手控制韁繩,一手持矛戟,並不能發揮全身的力氣,而匈奴的騎兵是能夠僅憑雙腿的力道控制馬匹的,他們能發揮整個上半身的力量。

匈奴將領的臉上扯出一個得意而殘忍的笑容,然而下一刻,匈奴將領像是看到了什麽可怕而不敢置信的事情,雙目圓瞪,目眥欲裂,周國的騎兵居然站起來了!

他們不僅能解放雙手,還能將全身的力氣用上,給與匈奴重擊,驟然失去己方優勢,匈奴騎兵陣腳大亂。

但這只是外困,他們還有內患,那些平日裏乖順得像綿羊一樣的九原百姓瘋了,他們拿著鋤頭木棍就要和匈奴騎兵拼命,甚至不要命的沖向了臨河縣,占領了防守空虛的臨河,借著木箭石塊火油這些粗糙用具,就想把冒頓增派的援軍阻隔在外。

與其說他們是靠著城墻在和匈奴對抗,不如說他們是用血肉之軀抵擋匈奴,為九原之戰爭取勝利,因為臨河城外倒下的百姓屍體,幾乎壘高到死死擋住了城門,真正是血肉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