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4/5頁)

甲板上擁塞的房屋之間形成窄小的街道。貝莉絲已經習慣了搖晃,城市的天際輪廓線時刻都在變換起伏。周圍盡是鹽語的吆喝與交談聲。

這種話她學起來很容易:詞匯淺顯易懂,因為都是從其他語言借鑒來的,語法也很簡單。她必須使用鹽語——買食物,問路,尋求解釋,跟其他艦隊城居民交談,這些都無法避免——只要一開口,她的口音就會揭示出她是新來的,並非本城出生。

大多數跟她打交道的人都很耐心,甚至帶著粗魯的善意,原諒她性情乖戾。也許他們認為,隨著她在艦隊城安家落戶,便會放松下來。

但她沒有。

那天早晨,當貝莉絲踏出“彩石號”的煙囪,腦中又迸出了同樣的問題:我怎會來到此處?

她來到陽光下,走在艦隊城的街道上,周圍密集的人群其實都是她的劫持者。他們相貌彪悍,有人類男女,也有其他種族,甚至還有若幹機械人。他們散布於各處,有的在交易,有的在工作,有的用鹽語喋喋不休地交談。貝莉絲繼續在艦隊城中穿行,她是一名囚徒。

她要前往鐘屋嶺區。它與嘉水區相鄰,通常稱作村城或蟲首人街區。

從彩石塔到大齒輪圖書館有一千余尺。她一路至少要經過六艘船。

空中布滿飛行器。懸於飛艇下的吊艙載著乘客越過歪歪扭扭的建築,然後下降至房屋之間狹窄的縫隙裏,放出繩梯。它們沿途經過運送貨物與機械的飛船,那此飛船體積更是龐大得多,而且雜亂無序。其中有些把氣囊栓在一起,起到固定作用,凸出的吊艙和引擎毫無規律,就像隨意堆砌的材料。船桅則成了系泊點,掛滿形狀各異的飛行器,仿佛圓鼓鼓的變異水果。

貝莉絲從“彩石號”出發,穿過一座陡峭的小橋,來到縱帆船“賈維號”,那上面擠滿售賣煙草與糖果的小店鋪。她繼續前進,到了三桅船“坐姿山貓號”,其甲板上全是絲綢商販,出售艦隊城劫獲的布匹。她轉向右側,經過一根殘破的洛歧斯族浮柱,它上下顛簸著,仿佛惡毒的魚餌。貝莉絲又穿過“塔夫綢號”。

此刻她到了“威嚴號”,這是艘龐大的高速帆船,位於由蟲首人管理的書城區邊緣。艦隊城自行繁殖的牛馬無精打采地拖著貨車,貝莉絲遇到一組由三名女性蟲首人組成的警衛。

在新科羅布森的蟲首人聚居地金肯區和溪岸區,也有類似的三人警衛組。貝莉絲第一次在這裏見到她們時,頗為吃驚。艦隊城的蟲首人一定跟新科羅布森的一樣,是乞憐船難民的後裔,憑著殘缺的記憶,崇拜貝銳凱內弗大陸的眾神。她們持有傳統武器,柔韌的人類女性身軀飽經風霜,頭部的巨型甲殼在冷冷的陽光下泛出彩暈。

由於都是沉默的蟲首族居民,書城的街道比嘉水區來得安靜。不過蟲首人噴出的水霧含有化學物質,那是她們的交流方式,因此空氣中略有異味。這對她們來說即相當於喧鬧的噪音。

街巷和空地中點綴著蟲首人唾液築造的塑像,就跟新科羅布森的群像廣場一樣。有神話傳說中的人物,有抽象的形體,也有海裏的生物,全都是用蟲首人頭殼分泌的乳白色材料塑造而成。塑像的顏色不太鮮艷,似乎這裏的染色彩莓數量不多,或者質量比較次。

“混塵號”是蟲首人的發條船——逃離“大吞噬”的乞憐船之一——貝莉絲被它的齒輪結構所吸引,在主幹道上放緩了腳步。甲板上的陣陣疾風將昆蟲和谷殼吹到她面前——船尾是農場的耕地,牲口的鳴叫聲透過木條隱約從甲板底下傳來。

接著,她踏上臃腫的工廠船“阿羅納克斯實驗室號”,經過冶金工坊和精煉廠,進入克洛米廣場,此處有個巨大的平台伸出水面,連接到“平撤曼號”甲板上,那是大齒輪圖書館最靠後的一艘船。

“放松點……要知道,沒人在意你遲到。”貝莉絲匆匆經過時,人類職員凱瑞安妮說道,“你是新來的,又是被迫加入,所以還不如好好利用這個借口。”貝莉絲聽到她的笑聲,但沒有回應。

走廊和改造的餐廳裏到處是書架和搖曳的油燈。隨著她一路走過,各種種族的學者愁眉苦臉地擡頭觀望,噘起嘴唇——假如他們長有嘴唇的話。閱覽室寬敞安靜,窗戶上蒙著灰塵和脫水的昆蟲屍體,投射到公用閱覽桌上的光線和數十種不同語言撰寫的書籍,似乎都因此而染上了一種陳舊的感覺。貝莉絲走進采編部,身後沉悶的咳嗽聲仿似道歉。書本亂七八糟堆在櫥櫃和推車上,也有一些疊住地板上,仿佛搖搖欲墜的高塔。

她在那裏一待就是幾個小時,有條不紊地給書編號。假如書籍所用的語言她看不懂,就疊放到一邊,不然就把詳細資料記錄到卡片上。她根據作者、書名、語言、內容和學科,將書籍按字母歸類——鹽語的字母表跟拉賈莫語大同小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