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拾壹夜】青行燈(第2/12頁)

令社會喧騰一時、被詛咒的伯爵家——由良家,管理它的財產,便是我的工作。

公卿華族大半是貧困的。據說除了掌握國家中樞要職的一小部分人士以外,幾乎都為生計而苦。有家產的人坐吃山空,或是創業然後敗光。這些人一輩子沒有勞動過,因此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畢竟歷史和聲譽沒辦法填飽肚子。說到沒有勞動經驗,諸侯華族也是一樣的,但諸侯至少還有土地,似乎比公卿華族好過一些。

但由良家的情況有些特殊。

由良家的分家親戚創業全都成功。

明治中期以後,身為儒學家的由良本家上上代公篤伯爵向眾親戚商借了大筆金錢,在交通非常不便的荒郊僻野,興建了一棟極其豪奢的宅第。至於由良公篤究竟是出於怎樣的想法興建這樣一棟豪宅,無人知曉。

這塊土地埋藏了由良家祖先遺留的財寶——這種玩笑般的流言蜚語似乎被煞有介事地傳播著,但不必說,全是空穴來風。

沒有那種財寶——應該。

由良家只留下了天文數字般的債務,以及本家與分家之間難以填補的鴻溝。

然而那些原本應該不可能償還得了的債款,竟奇跡般很快就全數還清了。

據說這全要歸功於上代當家行房伯爵——他從事博物學家這種與賺錢沾不上邊的職業——娶了暴發戶的千金。話雖如此,也不是請妻子的娘家幫忙還債。據說是成親之後,妻子的家人親戚陸續死絕,那龐大的資產與權利就這麽全數落入由良家的口袋。

從當時的賬冊來看,動產不動產合計起來,數字相當驚人。許多公司與店鋪都成了由良家名下的資產。

要讓這些財產就這樣被扔進水溝裏嗎?——分家眾親戚打起算盤來。

若是以一般的見識來看,那是一輩子揮霍不盡的金額,但由良家的情況不同。儒學也好,博物學也罷,由良家的當家都把錢花在不食人間煙火的地方。管他是做學問還是消遣,在旁人看來都一樣,全是浪費吧。由良家代代缺乏社會性,因此實在不可能好好經營公司行號。縱然能停止浪費,資產也絕不可能增加。

這簡直就是暴殄天物。

不僅如此……若是由良家再度沒落,蒙受困擾的將是眾分家。分家不能只是坐視狀況惡化。因此眾人商議之後,決定以和由良家沒有直系血緣關系的相關人士為中心,設立一個代為管理運用資產的組織——由良奉贊會。據說這就是它的來歷。

這全是戰前的事了,當然我也只是聽說。如今回想,我也覺得這件事頗為蹊蹺。在華族制度已經廢除、爵位也早已失去威望的現代,這難免給人一種時代錯亂之感。

然而,時間的流速並非每個地方都相等。由良家的時間停止了。一開始我也頗感困惑。

我是個平民,與華族原本沒有任何瓜葛。我也並不富裕,是半工半讀的窮學生。畢業後我進入一家叫有德商事的貿易公司謀事,除了被征兵的那段時期,前後總共任職十年。

戰前,我被分配到的工作只比清潔工像樣一些;但復員回來後,便被交派會計工作,我努力盡職。

我除了工作以外,別無興趣和優點,因此宛如拼命三郎般鎮日苦幹,就只知道工作。

結果我似乎因此受到會長的青睞……

有德商事的會長——創始人由良胤篤,是由良家上上代公篤伯爵的幺弟,也是由良分家會的第一號人物。我受到胤篤先生推舉,以從有德商事借調的形式,成為由良奉贊會的理事。

然後我認識到有些地方的時間流速是不同的。

一天是一天,一年是一年——但他們的百年不及我們的一日,我有這種感覺。

附帶一提,胤篤先生是在幼時——由良家受封爵位以前,就被送去分家當養子,因此他並非舊伯爵家的人。被送出去當養子的階段,他就失去華族的資格了。

不知是否因為這個緣故,胤篤先生似乎與我生活在相同的時間裏。說得好聽,他直腸直肚,熱心做生意;說得難聽,就是個貪婪的俗人吧。

然而我之前完全不清楚由良家與親屬之間復雜的內情,因此單純地以為胤篤先生也是舊伯爵家的成員之一,一開始是以胤篤先生為基準去看待那些人的。坦白說,我想得很簡單,認為即便是公卿、華族、伯爵之流,也都是胤篤先生那副德行。

然而,由良本家碩果僅存的成員——當家前伯爵,完全不是那樣的人。簡而言之,他不是一個過日子的人。

我真的為他感到擔憂,將大筆金錢托付給他這樣的人,確實是個問題。

我在與世俗隔絕的前伯爵,以及宛如世俗化身的會長之間取得平衡,跌跌撞撞地努力執行職務。只管錢的話,沒有華族和平民之分,這是唯一值得慶幸的事。但習慣真是可怕,幾年過去,我便完全熟悉那種怪異的感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