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月陰歷十三(第4/4頁)

會依各人喜好,做成松果、辣椒、茄子等造型。

二百九十六

五月五日的節日會制作芒草粿。

芒草粿是割下芒草的嫩葉,包起剛搗好的糯米制成。據說趁著糯米還濕潤的時候食用,芒草的香氣有著難以形容的風味。

這芒草粿有它的由來。

從前,某個地方住著一對鶼鰈情深的夫妻。

妻子擅長織布。丈夫帶著妻子織好的布到遠地去兜售,好幾天都沒有回來。

幾個住在附近的年輕人趁著丈夫不在家,跑來偷看妻子織布,甚至闖入屋內調戲妻子,惡作劇不休。

妻子不堪其擾,跳入屋前的河裏自盡了。

這時剛好丈夫從旅途中歸來了。

丈夫看見妻子的死狀,悲痛不已,抱著屍首,日夜不停地哭泣。

不管再怎麽哭,淚水都流不盡,最後丈夫用芒草的葉子包住妻子的肉帶回家,做成粿吃掉了。

據說這就是在五月的節日制作芒草粿的由來。

這是去年五月五日,佐佐木喜善的老母親告訴孫子們的故事。佐佐木聽到以後記了下來。

二百九十七

據說在六月一日前往桑樹底下,人就會像蛇一樣脫皮蛻變。

唯獨這一天,就算是小孩子,也絕對不會跑去摘桑葚。

二百九十八

六月一日並有“系馬子”的儀式。

用稻草編成兩頭馬,在嘴巴的地方塗色,就好像咬著一塊雞蛋形的年糕。這種年糕叫作“粢”,是以泡過水的米搗成,用來獻神。

然後趁早送出這馬。將它們分別送到河邊洗滌處旁的樹枝,或水田的水口、產土神(譯注:即當地的土地神)的神社。

現在已經不做稻草馬了。

人們把一張和紙裁成六條橫長形,再用雕刻了馬匹圖案的木板分別在紙上捺上兩頭馬。嘴巴的部分一樣銜著粢。

然後送到同樣的地方。

二百九十九

據說七月七日一定要吃粗掛面。

這也有由來。

它的來歷,是芒草粿起源的後續。

據說丈夫將妻子的屍肉做成粿吃掉以後,只留下筋的部分,在七月七日當成掛面一樣吃掉。這便是它的由來,現在人們也在這天吃粗掛面。

九十五

爬山的時候,有時會看到一些樹的枝幹分開成兩邊,卻又糾結在一起成長。

這是山神在計算山中樹木時的印記。

據說山神會在最後十二天計算自己領域內生長的樹木數量。

這裏的最後指的是十二月,應該是要確認這一年枯掉的樹木,以及新生樹木的增減。一棵棵計算,然後將最後一棵樹擰起,作為總共有幾萬幾千棵的印記。

所以最後十二天,村人禁止上山。

因為萬一被當成山中樹木之一算進去就不得了了。

二百七十二

春秋刮大風的日子,有時人們會將葫蘆和鐮刀一起綁在長竿子頂端,插在屋檐下。

這是讓風靜下來的咒法。

此外,據說這樣做也能避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