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野物語remix A part(第2/14頁)

然而並非如此。

初次造訪的人,應該都會大為驚異。

因為遠野町極盡繁華,一點都不像地處深山。

盡管如此,周圍卻又是險阻重重的高山。或許可以說,那景象有點像是山中異界。

是偏遠的山村,也是繁榮的城下町。

遠野這處地方,可說風土極為特異。

傳說中,遠野鄉一帶在遠古是一座湖泊。

整座盆地盈滿了湖水。

而累積在盆地的水,某個時候因為某些理由流出了村落。

水位下降,接著露出湖底,不知不覺間,有人開始定居此處,自然形成了聚落。

流出來的水在大地匯聚成線,成為猿石川。因此遠野周圍的山澗,大部分都匯流到猿石川裏。

俗話說遠野有“七內八崎”。確實,從栃內開始,有七個帶“內”字的地名,還有柏崎等八個帶“崎”字的地名。奧州一帶的地名也常見“內”字,其實內指的便是湖澤、山谷。而“崎”則是伸出湖泊的半島。

換句話說,這些名稱,是遠野鄉在湖泊時期的遺緒,也是人居之前的土地記憶,以地名的形式保留了下來。

遠野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二十四

遠野的各個村落,有許多世家望族。

人們稱其為“大同”,是所謂的家號。

至於為何這麽稱呼,據說是因為這些人家是在大同元年(譯注:平安時代的年號,八〇六—八一〇)從甲斐國(譯注:日本舊行政區,為現今山梨縣全域。也稱甲州)遷移而來的。

但是說到大同年間,那是極久遠的古時,是坂上田村麿(譯注:坂上田村麿〔七五八—八一一〕,也寫作坂上田村麻呂,平安時代的武官。曾任征夷大將軍,三度遠征東北)征伐蝦夷(譯注:日本古代稱北關東至東北、北海道地區,反抗朝廷支配的居民為蝦夷。包括原住民阿伊努人)的時代。

另外,甲斐國是遠野的領主南部家的本國。即使有人從那裏遷居過來,也是很自然的事。也許是田村將軍的東征,與南部家統治這兩個傳說不知不覺間融合在一起了。

此外,東北地方把“一族”稱為“洞”。也許“大同”其實是“大洞”之意。總而言之,從遙遠的古時就有如此稱呼的習慣了。

二十五

大同的祖先是何時遷到遠野這裏的,已不可考。不過據傳他們初次踏上此地時,正值歲末時期。

他們卸下行囊的時候,年關也迫在眉睫了。

無法好整以暇地準備過年。為了迎春慶賀,他們想起碼張羅一下過年擺飾,但還在立門松(譯注:日本習慣,在新年期間,會在家門兩側擺上松制或竹制的飾品。據信神靈會寄宿在樹梢,有迎神之意在裏面)的時候,元旦已經到了。

只來得及立好一邊的門松。

因此這些人家將其視為吉祥的古例,現在也只擺放一邊的門松。而另一個門松則伏倒在地,直接就這樣系上注連繩(譯注:神道教中,用來區隔神域與外界的繩索。過年期間,一般人家的門口也會系上注連繩)

六十五

早池峰山出產花崗巖。

這座山面對小國村的一側,有一塊巖石叫“安倍城”。

安倍城這個名稱來自於安倍貞任(譯注:安倍貞任〔一〇一九—一〇六二〕,平安時代後期的陸奧豪族,安倍家棟梁,與源氏爭戰,戰死於廚川柵。為軍記故事、歌舞伎中的要角),他是平安時期的武將,於前九年之役(譯注:一〇五一—一〇六二年,平安時期發生在東北地方的一連串戰役。此戰之後,安倍氏滅亡,清原氏稱霸東北)戰死在廚川柵。不過,那裏看起來不像有過城池。

那是一塊位於陡峭懸崖中間處的大巖石,人實在不可能爬得上去。

但這塊巖石並非普通的大石頭,而是一座山洞,傳說安倍貞任的母親現在依然住在裏面。

據傳,小雨淅瀝的傍晚等時刻,會傳來洞窟門鎖上的聲響。

小國村和附馬牛村的人聽到這聲音,就會說:

“是安倍城鎖上的聲音。”

然後這聲音響起的隔天,就會下雨。

六十六

早池峰在附馬牛村的登山口,也有一處叫安倍大宅的山洞。

這一處僅留其名,沒有實物,但既然叫作大宅,過去應該住著與安倍貞任有關的人。

總之,早池峰山與安倍貞任淵源極深。

小國村處的登山口有三處墳冢,據說埋葬著與安倍貞任抗戰陣亡的八幡太郎義家(譯注:即源義家〔一〇三九—一一〇六〕,八幡太郎為號。平安後期的武將,奠定了源氏在東國的勢力基礎。為創立鐮倉幕府的源賴朝、創立室町幕府的足利尊氏之祖,故被後世視為英雄)的家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