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野物語remix A part(第3/14頁)

六十七

早池峰以外的地方,也有不少關於安倍貞任的傳說。

從土淵村與栗橋村的境界——從前稱為橋野村一帶的登山口往上攀登兩三裏路的山中,有一片平坦遼闊的高原。

這一帶也保留了貞任這個地名。

傳說安倍貞任曾經讓馬匹在那裏的池沼消暑,或是貞任曾在那裏紮營。讓馬匹消暑,指的是讓奔跑後發熱的馬匹浸泡四肢休息。

貞任高原視野極佳,可以瞭望陸中(譯注:陸中,日本舊國名,為現今巖手縣的大部分,及秋田縣的一部分)的海岸,甚至是水平線。晴天的日子,從這裏眺望東海岸風光,實為絕景。

六十八

土淵村有些人家自稱安倍氏。這些人家據傳是安倍貞任的末裔,在以前非常興旺,現在仍是村中數一數二的富豪,並擁有許多馬具、刀劍,屋舍亦十分宏偉,四周環繞著盈滿了水的壕溝。現任當家是安倍與右衛門,擔任村會議員。

除了遠野之外,還有許多據說是安倍貞任子孫的人家。

像是盛岡的安倍館附近,也是安倍氏遭到滅亡的古戰場遺址廚川柵一帶,似乎也有繼承安倍姓氏的人居住在那裏。

從土淵村安倍家往北四五町(譯注:一町約一百零九點零九米),小烏瀨川的河灣處有屋舍的遺址,稱為八幡澤館,據傳是八幡太郎義家的軍營遺址。從這裏前往遠野城鎮的途中,有一座八幡山,這座山對面八幡澤館的山峰上也有屋舍遺址,據說是貞任的軍營遺跡。

兩處屋址相距二十余町遠。

據說這之間的土地有許多箭鏃出土。這些證據補強了兩軍營在過去彼此射箭,進行過激烈攻防的傳說。

此外,兩處館址的中間,有處叫似田貝的聚落。

似田貝(nitakai)這個地名,我認為是來自於阿伊努語中意味著濕地的nitato。因為下閉伊郡小川村也有叫二田貝(nitagai)的字(譯注:字是日本町和村底下的行政區劃,分為大字和小字,小字一般單稱字),並且在關西地方,地名叫nita或nuta的地方,也都是濕地。這一帶從前似乎也是如此。據說安倍貞任與源義家爭戰的時代,似田貝一帶蘆葦叢生,地面泥濘軟爛,走在上面甚至會左右搖晃。不過村名另有由來。

有一次,八幡太郎義家經過這片蘆葦原。

結果他發現有大量疑似粥品的東西置於此處。不知道是敵人的還是自己人的,但總是兵糧無疑。八幡太郎問:

“這是熟粥(nitakayu)嗎?”

當地人說,村名似田貝(nitakai)就是從這熟粥(nitakayu)轉變而來的。

似田貝村外有條小河叫鳴川,小河對岸就是足洗川村。傳說村名是源自於源義家曾在鳴川洗過腳。

遠野四面環山。群山深處居住著山人。

山人的外形像人。

但據說他們不是人。

比方說——

從遠野鄉要出海,必須先翻山越嶺。若要前往田濱或吉利吉裏等海岸,從山口村進入六角牛山,翻越笛吹嶺,是最快的途徑。人們會用馬載上米糧、木炭等物資,進入山中,翻過笛吹嶺,然後載運海產回來。山口這個村名,就意味著山的入口。因為極有效率,這條山路自古以來就受人重用。

然而——

到了近年,這條路卻漸漸荒廢了。

因為據說試圖越嶺的人,一到山中,就一定會碰到。

碰到什麽?碰到山人。

這條路上有山男和山女。

它們似乎非常可怕。

遭遇山人的人驚恐萬分,而只是聽到轉述的人,也嚇得哆嗦不止。往來的人愈來愈少,不久後行人稀疏,終至再無人影。因為太多人害怕走這條路,人們只好另辟蹊徑。

不管再怎麽害怕,如果沒有路可以前往海邊,生活會出問題。因此人們在和山這個地方設了驛站,開了條從境木嶺翻山的新路。

據說現在都走這條路。

因為必須迂回兩裏路以上,絕對不能說方便。

這反映了——

山人就是如此駭人。

九十二

這是去年的事。

土淵村有十四五個孩子結伴到早池峰山去玩。

他們在山裏玩了一整天,回過神時,已是日暮逼近的時刻了。

孩子們心想天色暗了很危險,便連忙趕著下山。事情就發生在他們總算快來到山腳的時候。

孩子們碰到一個塊頭高大得嚇人的男子,正快步爬上山來。

也許是因為天色昏暗,男子看上去一團漆黑。來人眼睛炯炯發亮,肩上背著一只像麻料的老舊淺黃色小包袱。孩子們說那模樣嚇人極了。在這種時刻往山中走去,本身就不尋常。違反常理。

一名膽大的孩子問他要去哪裏。

“去小國。”

男子回答。

但那條山路怎麽想都不是去小國村的路。方向完全反了。男子是在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