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膛刀

文 吳沉水

一、辭灶日兇案

臘月二十三,汴梁人將這一日又稱為辭灶日。童謠唱“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西天”,說的就是此舊俗。

這一日家家戶戶擺灶糖、黃面窩窩,燒香祭祀,由大人帶著家中孩童,抱著黃雞叩首,恭送灶王爺升天。百姓們以甜糯糕餅為祭品,禱告這位管轄著人間千家萬戶的灶王爺,升天回稟玉帝時能為自家美言一番,以換取來年家宅平安、和順美滿。到了晚間,通常還要由家中長者領著一家老小,點燃掛在檐下的一串爆竹,以示辭舊迎新之開啟。一時間京師處處爆竹震天,硝煙彌漫,家家張燈結彩,熱鬧非凡。

京師蔡河下曲這一帶多是豪門大戶、官宦人家,至晚間更是歌鐘不絕,宴樂不斷,鞭炮聲此起彼伏,震耳欲聾。入亥時末刻,爆竹聲漸歇,一天的慶典方告終。然而就在此時,東北角王大人家卻突然傳來一聲尖銳而驚惶的慘叫,過了不一會兒,這聲慘叫蔓延成一片淒厲的哀號,生生撕破夜裏團團節慶喜氣。

左鄰右舍皆是素日與王府有往來的,一聽哭聲不對,忙遣家僮前去探看,不出片刻,一個噩耗便傳遍鄰裏。

翰林院秘閣校理王鶴沖王大人,在臘月二十三這一日橫死家中。

照理說王鶴沖在京師龐大的官僚體系中,不過是一介館閣小官,此人考績平常,與同僚交情皆一般,便是驟然辭世,也引不起多大關注。可問題就出在王大人於辭灶日橫死,還死在自己家中書房,死狀甚慘,這一樁奇聞不出數日便引得京師裏朝野市井議論紛紛。

據悉,王大人乃被人開膛破肚而死,那傷口瞧著不像被刀割的,倒像被利爪強行撕開,室內血汙遍地,直將眾人嚇得連連後退,不敢向前。王老夫人當場昏死過去,女眷哭作一團。王家當夜無盜賊入侵,家中無可疑人等出入。王大人汴梁人士,打從讀書到做官,都在汴梁附近,平素便是出個城門到州南州北都少見。他是個碌碌無為、恪守本職的老好人,既不樹敵,也不多交友,若說他的死因乃仇殺,又是哪兒招來的深仇大恨至於將他剖腹刳心?

說不通。

既然說不通,那麽坊間便開始出現鬼神之說。王大人死在臘月二十三,這一日乃辭灶日,相傳灶神升天,則人間庇護家宅安康的神明缺位。這個時候,往往也是邪靈惡怪趁機作祟之時,故家家要在此時燃放爆竹,以“噼啪”巨響嚇走邪物惡靈等。

傳聞道,王家當夜並無燃放爆竹之舉。王大人官俸微薄,家境普通,他又崇尚勤儉度日,特地吩咐了家人,辭灶日祭祀即可,其余舊例一概不從。

就因為沒放爆竹,又不請其他神明入室,所以他被邪物所趁。整個蔡河下曲人家,只有他一人被開膛破肚,橫死當場。

但凡這種神怪恐怖之說,一經發酵,只會越演越烈。待得跨過舊年,坊間傳聞甚至發展到連邪靈如何剖開王大人的胸膛,如何啖食心肝,如何欲食府中他人,卻被眾僮仆以銅鑼驚走,傳得活靈活現,如同身臨其境一般。

新任的開封知府唐澤端一接到報案,便明白麻煩來了。

開封府素號難治,一個不小心,就不知道得罪哪路神仙。他當這個知府,本就兢兢業業,時刻吊著心。他不求治亂安危,但求平穩度過。現下王鶴沖的案子鬧得這麽大,誰知道查下去會牽扯出些什麽來。唐澤端思來想去,覺著這案子怎麽審,關鍵並不在於緝拿兇手,而在於揣摩聖意。

以他對仁宗皇帝的了解,這種案子得快辦,不僅要快,還要好,不然定會遭官家親自問責。仁宗自己或許閑下來沒事會崇道論仙,然朝堂之事,卻最忌神怪之說亂了朝綱,也絕不會放任朝廷命官死於邪靈開膛這樣的謠言演變到人心惶惶、不可收拾的地步。

唐澤端豁然開朗,當務之急,是要盡快揪出個兇手來,即便抓不著,也得盡快弄一個出來堵悠悠眾口。

仿佛老天也開了眼,不出半月,便真讓唐澤端破了案。他緝拿的兇手乃是王大人的侍妾劉氏,據稱這小娘子生性淫蕩,早與外男有染,於辭灶日約同奸夫私奔,豈料這事兒竟被王大人撞破,於是她喪心病狂,夥同奸夫將王大人殺死。奸夫眼見闖了彌天大禍,便丟下劉氏逃之夭夭,而劉氏不過一弱女子,被唐澤端一過堂,立即倒豆子一般全招了。

唐澤端心下松了口氣,連夜寫奏折寫明案情。他的奏折遞呈後不久,仁宗皇帝朱筆禦批,誇他為“忠信諒直、有辭學政事”之能者,只是該案尚有些不明之處,正好,江南東路的刑獄長官周平章在京述職,閑著也是閑著,幹脆就請周大人跟他一道擇日再審吧。

唐澤端越琢磨越冒冷汗,他忽然意識到,這是官家在變相訓斥他辦事不力,不得不請那位刑辯大人周平章來替他擦屁股。仁宗皇帝要的,顯然是一個能替代邪靈行兇一說的合理故事,官家並不在意真兇是哪個,要緊的,是侍妾淫奔的故事夠不夠精細,能不能壓下那荒誕不經的邪靈作祟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