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雲中書院(第2/4頁)

嵐姐兒出生時劉學淵和劉學逸正好陪同呂樹生進武源縣城趕考,這是劉學淵第一個應試學生自然十分重視。

在大楚考縣試需要考兩次,一次正試一次復試,三日之後放榜通過的便是秀才。

大楚的秀才並無什麽階級特權,諸如見官不拜免田稅等等特權只有舉人老爺才能享受,但只一點便讓所有庶民百姓趨之若鶩,只要考過了秀才便能任濁官,也就是九品以下不入流的小官吏。

當今天下從周起便有蔭恩世襲的慣例也有捐官的慣例,只要花點錢便能父死子替,只要當官哪怕是一個不入流的濁吏都能成為豪強,這一觀念已經深入大楚百姓,因此僅僅是一場縣試都能引起四方重視。

三日後放榜,呂樹生考上了秀才!

此事在通天峰十裏八鄉可謂是轟動一時。呂樹生一個寂寂無名的富戶之子,瞬間被大家所熟知。

呂水橋父子帶了一車禮品敲鑼打鼓的到劉家叩謝恩師,禮品裏除布匹糧食生肉之外還有二十兩銀子,劉學淵本想婉拒,呂水橋父子說什麽都不肯收。

呂樹生考上秀才之後,劉學淵的名聲也在當地宣揚開來,幾乎隔日就有人慕名而來求學,見了劉學淵便喊先生,見了老太太便喊老夫人,簡直沒把劉家捧上天去。

起初劉學淵想要婉拒,畢竟他是戴罪之身,總覺得自己愧對為人師表的身份。

倒是劉湛動了心思,如今劉學淵小有名氣,開辦學堂也不失為一條出路。

來求劉學淵的都是底層老百姓,也不怕會引起皇帝注意,再說了皇帝光顧著打仗也管不了他們了不是?

劉學淵本人是完全沒有開學堂的心思,但是架不住劉湛先給老太太洗了腦,又三不五時的慫恿全家人,而最終讓劉學淵點頭同意的理由卻是因為劉學逸。

別看劉學逸現在自暴自棄,其實他也有秀才的功名。

劉家風風火火地動了起來。

先是花了四兩銀子在劉家屋後圈了一塊空地,因著劉家是軍戶他們現在住的房子算公家的,這自己花錢買的地便算私產,可隨劉家自行買賣處置。

買了地接下來是蓋房子,在山上蓋房不用花錢買材料,只需要給幫忙的鄉親們管兩頓飯。

劉學淵按四合院的樣式設計,用泥胚做外墻稻草蓋頂,雖然簡陋但是樣式周正。

正屋為真知堂給一心考科舉的學子上課,東廂為蒙學堂顧名思義給孩子們上課用,西廂隔了三間房做宿舍,裏面蓋的是大通鋪一間房可住十人,門廊左邊角房是廚房,右邊角房是學子的公共書房。

劉學淵給學院命名為雲中書院,當雲中書院的牌匾掛上大門,在這窮鄉僻壤的山村裏也頗具氣勢。

劉家選了個黃道吉日祭拜天地。

當天天蒼村附近十裏八鄉的鄉親都來了,這可是齊雲山上的第一間學院,附近幾條村的百戶長都親自帶了禮過來恭賀,甚至沛縣令也差人送來了賀禮。

這一天,劉學淵三兄弟都穿上新做袍子,白色的道袍外套黑色的無袖襟衣,頭上帶黑紗綰巾,標準的教習裝束。

雖然都是普通布料,但就這通身的氣度已是折服了所有人,劉學淵臉上也出現久違的自信。

雲中書院第一批招收的學生有二十四人,因為來求學的全是普通百姓,劉學淵並沒有定下很高的束脩,可以給錢也可以給糧食。

劉學淵又給雲中學院定下一系列的規矩,住在附近鄉村的學生可以走讀,每日按時來上課便行,幹糧自備。

至於寄宿的學生,書院按月收五十個銅板的床位費和三百個銅板的夥食費。

學生筆墨紙硯自備,蒙學堂暫時不需要筆墨紙硯。

相比其它縣城的學院,雲中書院的入學門檻相當低,即便開學後依然陸續有富裕一些的農戶把孩子送來入學。

劉湛給雲中書院算了一筆賬,買地蓋房打造桌椅家具還有買書籍教材一共花了十五兩整,至於束脩收入,蒙學堂的人數雖多但是束脩很低,也就真知堂有些富余。

一年算下來束脩的收入刨去日常買筆墨紙硯花銷,能剩下十兩銀子純利算不錯了。

一兩銀子是一千文,十兩也就是一萬文,如今齊雲山上的粗糧價已經漲到粗糧三百文一鬥,十鬥是一石,書院一年收入約粗糧三石多點,這樣一對比想靠書院收入養活一家人不現實。

當然,齊雲山上的糧價高得離譜是一個重要原因,以錢買糧並不伐算,甚至錢銀沒有糧食值錢。

這個虛高的糧價恐怕短時間內都不會下降,想養活一家子人還是得種地,那十畝田依舊是劉家的根本。

劉湛略失望但並不灰心,錢賺得不多名聲卻是打響了,在齊雲山有了人脈關系以後不愁沒有出路。

此時劉湛的心思也活泛起來了,齊雲山上的水田約十兩至十一兩銀子一畝,呂樹生父子給的禮金還剩五兩,加上最近新收的束修正好可以買一畝水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