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天婦羅!

趁著蒸饅頭的空余時間,羅修又開始制作起了蛋糕,還有天婦羅的一些配菜!

蛋糕的制作相對來說簡單,只要混合好斑雉蛋、蟲膠、牦獸奶的比例,而後烘焙一下,就可以直接上桌。

對於很多人來說步驟繁瑣的蛋糕,在羅修的手中,看上去無比輕松。

蛋糕,這是任何西點師,最基礎的烹飪技巧。

雖說羅修是個中餐主廚,但前世他同樣擅長西餐、法式料理和日料,但廚藝到達一定程度,任何菜系,都有共通之處。

好吃,這就夠了!

嘩啦啦!

乳白色充滿著濃郁香氣的面糊,被澆灌在了一個蛋糕架之中。

推入一個特制的原始烘箱,下面地心爐火焰溫熱,開始慢慢的烘焙。

這地心爐可以調節火焰大小,只需要持續的升溫,就能讓蛋糕慢慢成型。

這道蛋糕,就是最後的甜品。

而一開始的開胃菜,羅修則選擇了日本著名的一道小吃——天婦羅。

這是日本四大料理之一,是一種油炸食品,有著悠久的歷史。

和中式油炸不同的是,他的油炸面衣,相對來說很薄,幾乎只有淺淺一層。

這是一種用面粉、雞蛋與水和成漿,將新鮮的魚蝦和時令蔬菜,裹上漿放入低溫油鍋,炸煮的一種美食。

吃時蘸點特制醬油和蘿蔔泥調成的汁,就能品嘗鮮嫩的美味,香而不膩。

用作開胃,再好不過。

因為天婦羅采用低溫芝麻油的緣故,所以壓根不會顯得很油膩,相反會無比清爽。

至於為何叫這麽奇怪的名字,倒是源自於自葡萄牙語的Tempura,即“快一點”之意。

15世紀時,葡萄牙人當時是為了以較快的速度可以取得充饑的食品,所以使用這種油炸的料理方式,不過葡萄牙人沒把這門技藝發揚光大,倒是因為葡萄牙傳教士,於16世紀進入了日本,後來在日本大為流行。

畢竟這門料理時效非常短,非常適合工作緊迫的日本人。

從下鍋到出鍋,都不需要一分鐘,就能直接食用。

就是因為快,所以羅修的第三道面點,就選擇了這到快速菜品。

雖說制作快,但就是這樣的短暫時間度,卻非常考驗一個廚師的技藝。

唰!

羅修這時已經攪拌好了“天婦羅衣”,這天婦羅衣,就是調好的面糊。

天婦羅,又名“天麩羅”,“天”是油的意思,“麩”是面粉的意思,“羅”意指外衣……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油炸脫離不了澱粉的包裹,需要讓食材浸泡這澱粉,才能放入油鍋煎炸……但天婦羅的澱粉,相當稀薄,幾乎就比水粘稠一些。

這種調糊的方法,是為了突出食材的本味……而中華料理之中,掛糊時一般要求將原料全部包在糊中,這就是最大的不同之處。

面衣越薄,天婦羅最後成型的口味就越是脆嫩爽口,保留了食材的原汁原味。

所以這制作天婦羅的難點,就在這掛糊之上。

面糊調的如果太稀,這掛糊就掛不住食材,最後油炸成品的天婦羅不僅味道難吃,外形也會很難看;而面糊如果調的稍微厚了一些,就會像中餐中的澱粉包裹食材一樣,天婦羅外層全都是一層面糊,口感會非常差勁,一口下去全是面粉口感。

不過羅修,顯然是調配面糊的好手。

他眼前的這盆斑雉蛋和面粉,再加冰水調配的面糊,“天婦羅衣”絕對堪稱完美!

用冰水攪拌,這做出來的天婦羅,掛面薄而脆。

嘩!

羅修用洗幹凈的手指蘸了下,手指下垂。

面糊一動不動,沒有從手指滴落,這說明面糊掛住了手……所以制作面糊最直觀的辦法,就是看面掛,手指上面粉如果滴落但又不滑脫,就說明黏性最佳……這時候面糊食材肯定最好!

所有人都被羅修奇怪的舉動,所吸引住了心神。

怎麽好端端的,羅掌櫃又做了這個奇怪的動作?

但已經沒有一個人出聲詢問,未知的菜品,讓他們無從問答。

嘩!

說時遲那時快,羅修猛地一甩手,面糊全部到了容器之內。

而後他猛地拿起手邊的地生果條,拿出菜刀,飛快的切下。

這一手至極的刀工,瞬間把一旁的聶極嚇了一跳。

但聶極還沒來得及驚呼,羅修就已經夾起一塊通透的地生果片,唰的快速放入面糊中一撈。

薄薄的蘸漿掛在地生果片之身,卻薄如蟬翼,透明的好似能看到地生果片的肉質。

轟!

羅修身前地心爐的火焰,同時打開,在那不斷燃燒,鍋內原本平靜的碧椴油,這時候猛的沸騰起來。

天婦羅制作用的炸油,最好的是芝麻油。

不過這種芝麻油,和前世烘焙程度較深的芝麻榨油,也就是香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