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方舟之上並不是方舟 第41-44章(第3/6頁)


另外人類大腦還有一個不可思議現象。人類的身體容許存在個別浪費能量的現象,例如一部分身體結構組織失去效用,由另一種沒有太大用途的結構組織取而代之而揮原本組織的效用,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沒有太大用途的結構組織必定是在原先有用的結構組織失效時則可生效用。但人類大腦卻不一樣,不會因為1o%的大腦死亡,則有另外1o%的大腦完全頂上崗位而揮原來組織的所有效用。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暫時無有用途的結構組織在身體上所占的比例極其少,因為存在過多暫時無用的結構組織會無謂地占用生命資源,反而在糧食緊缺的自然界中缺乏競爭力,一早就會被自然所淘汰。反觀人類的大腦,有用與無用的組織資源相互比例竟然高達1:9,這顯然不合常理。

如此同時,在所有身體器官中,腦在消耗能量上最貪婪,這使得多余的大腦產生了驚人的能量浪費,這與進化論的思想亦是相悖的。

科學研究表明,人的大腦在安靜時,大腦消耗氧氣和葡萄糖的率數倍於所有其他組織。雖然大腦只占全身重量的2.5%,在普通狀態下,它卻要消耗全身2o%的能量。腦消耗量如此之高,以至於僅幾分鐘缺氧,腦就會死亡。

顯然如此浪費的大腦潛能按進化論解釋,將被大自然所淘汰。

可是,這樣浪費的大腦卻實際的存在著。

林忍冬把所有人的表情都收入眼底,然後看向坐在旁邊的胡賜琛,在得到他的鼓勵之後,頓了頓再次說道:“所以我認為,這次通過δ射線產生的異能,是生物史上的又一次寒武紀生命大爆。”

他的話就像炸彈一樣,話音未落,會議室裏就沸騰了起來。

胡賜琛贊賞地看著自己的得意弟子,不虧是他教出來的。

寒武紀生命大爆,被稱為古生物學和地質學上的一大懸案。自達爾文以來就一直困擾著進化論等學術界。

大約6億年前,在地質學上稱做寒武紀的開始,絕大多數無脊椎動物門在幾百萬年的很短時間內出現了。這種幾乎是“同時”地、“突然”地出現在寒武紀地層中門類眾多的無脊椎動物化石,包括節肢動物、軟體動物、腕足動物和環節動物等。而在寒武紀之前更為古老的地層中長期以來卻找不到動物化石的現象,被古生物學家稱作“寒武紀生命大爆”,簡稱“寒武爆”。

達爾文在其《物種起源》的著作中提到了這一事實,並大感迷惑。他認為這一事實會被用做反對其進化論的有力證據。

難道,林忍冬的意思是,寒武紀生命大爆也是由於δ射線的照射而產生的?所以才出現了那麽多進化的物種?

進化?幸存者們是進化的族類?那麽沒有照到δ射線的他們,難道才是被淘汰的嗎?

坐在主位的張蘊嚴摸了摸眉毛,借機掩住了眼中的震驚。

還真有人這麽快就注意到了這點,並且很直觀地用科學的角度簡單地闡述了這一切。就同這方舟最上面的那位預料到的一樣,雖然那個人根本沒有經過科學研究,只是憑著本能,就把研究幸存者的計劃,定名為“該隱”。

該隱,亞當與夏娃所生的兩個兒子之一,因為嫉妒弟弟亞伯,而把亞伯殺害。

讓他們做親手弑弟的該隱啊!這就是他的本意?

本章資料,參考於《是誰賞賜了您的大腦》一文。

第四十三章只是科學

林忍冬看到眼前亂成一團的會議室,有些不知所措,他只不過是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並沒有期待著會收到如此巨大的反響。

張蘊嚴擡起雙手,向下壓了壓,讓會議室保持寧靜:“孩子,繼續說下去,你還有什麽現?”

林忍冬定了定神,頂著諸多針刺般的目光,繼續說了下去:“我在昨天晚上,解剖了三具幸存者的屍體,現他們的大腦左右半球的頂下葉區域非常達,比常人大4o%。頂下葉達,對一個人的數學思維、想象力以及視覺空間認識,都有重要作用。其他幸存者的大腦由於儀器限制,我還沒研究,但是基本上我可以猜測,他們的大腦都有或多或少的程度的開。要知道,愛因斯坦的大腦也僅僅開了13%,比常人多出了3%而已。”

“人類大腦大約有1oooo億個細胞,人們日常使用的大腦細胞僅為總數的1o%左右,尚有大約9o%的大腦細胞處於抑制狀態。哪怕就算在座的我們,普通大腦亦只有大約1ooo億個神經功能細胞。大家都公認,人類大腦的潛能巨大,而大腦的利用率卻非常低。所以一直有人在想,若是大腦被全開了之後,會產生什麽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