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崇禎五年的尾聲(二)(第2/4頁)

迎著刺鼻的硝煙,倒幕軍的大阪前線總大將,大名鼎鼎的“長州宿老”守隨信吉,此時正站在倒幕軍的炮兵陣地上,拄著一柄武士刀,神情疲倦地注視著倒幕軍又一次攻城的失敗,不時還低頭咳嗽上兩聲。

自從這場沒完沒了的大阪攻防戰爆發以來,他已經記不清這是第幾次被困獸猶鬥的幕府軍給打退下來了,只覺得自己的胸腔裏象是塞滿了一團團的棉花,憋屈得連氣都透不過來。

——究竟要折騰到什麽時候,才能把這個幕府軍在畿內的最後據點給拔掉啊?

事實上,在大阪戰役的初期,憑著剛剛把軍旗插到京都的高昂銳氣,倒幕軍的進展曾經相當迅速。指揮著昔日由明國名將黃石大帥親手訓練起來,戰技嫻熟、銃炮犀利的長州新軍,守隨信吉只用了不到一星期時間,就把大阪的外圍堡壘相繼摧毀,甚至一度突入大阪的城下町,堪稱是勢如破竹。

然而,就在大阪戰局勝利在望的時候,京都那邊的戰線卻再度陷入了危機之中。

面對著層出不窮如洪水般湧現的各路敵人,倒幕軍主帥,自封“西國探題”的長州藩主毛利秀就,被迫在這個關鍵時刻,將守隨信吉手下的精銳部隊相繼調走,用於鎮壓畿內此起彼伏的叛亂和民變……於是,隨著攻城兵力的急劇減弱,導致困守大阪的幕府軍獲得了喘息之機,從最初的兵敗如山倒之中緩過氣來,開始調整部署和戰術,跟倒幕軍互有攻守,讓戰事一直拖延到了現在……

但守隨信吉同樣也很清楚,這事兒完全怪不得藩主,因為毛利秀就在京都承受的壓力遠比自己大得多:

“……唉,我毛利家的爭霸大業,之前因為基督教而勃然興起,如今卻也因為基督教而進退維谷啊!”

……

跟戰國時代任何一家揮師上洛的諸侯大名都不同,被黃石等一幹穿越者給忽悠瘸了的長州藩,自藩主毛利秀就大人以下的整個家臣團,在數年前就逐漸皈依了基督教,正式變成“切支丹大名”(中世日本對基督徒的綽號),而長州藩的商人百姓見狀,也相繼效仿入教……再接下來,那些向長州藩降伏的諸侯大名,為了討好毛利家,同樣紛紛受洗皈依。如此一來,毛利家的倒幕軍就變成了基督教聯軍。

這一宗教色彩在九州島攻略之中,給毛利家帶來了極大的助力——當地的日本基督徒在傳教士的鼓動下,紛紛踴躍投身“聖戰”,使得長州軍在九州島上所向披靡。但對於其它宗教卻是一場浩劫:在基督徒“聖戰”大進軍的過程中,無數寺廟和神社被改建為教堂,平民百姓為了活命和少納人頭稅紛紛改宗,和尚神主搖身一變成了神父,而巫女尼姑就成了修女,而那些虔誠信佛的武士,則不是切腹就是逃亡近畿和四國。

於是,待到毛利家“十字軍”的九州攻略結束之後,整個九州島已經在形式上淪為了基督教的地盤。

可問題是,像這樣簡單粗暴的滅佛策略,在九州之類的邊遠之地尚可勉強推行,但越是靠近京都,深入傳統日本文明的核心區域,佛教的勢力就越發強盛,對基督教的反彈也愈發激烈。結果,打著十字旗幟的基督教倒幕軍,就在近畿地區遭到了傳統佛教勢力的殊死抵抗,從此陷入了全民戰爭的泥潭之中……

日本的佛教勢力有多大呢?從理論上講,在傳統的日本社會,每一個日本人都應該算是佛教徒!

因為在日本,即使到了現代社會,喪事與墓地依然由佛寺獨家專營,所以一般人無論生前是信奉什麽東西的,死後都要花上很大一筆錢,給自己起個法號強制轉職為佛教徒,否則佛祖就會拒收這一不守規矩的靈魂,導致其飄蕩在世間淪為孤魂野鬼……簡單來說,就是任憑你生前信什麽,死後都得信佛!

至於古代的日本,佛寺的勢力還要更加厲害。很多佛寺都有大片廣袤的田地,裝備精良的僧兵,生意繁榮的坊市,早在平安時代,就已經儼然與一方諸侯無異,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還要比公卿與武士好得多。

——跟日本古代步騎炮俱全的武僧軍團相比,中國的少林寺棍僧簡直就是小孩子過家家一樣……

另一方面,作為上層權貴的武士、皇族與公卿,又經常將沒有繼承權的小兒子送去寺院當和尚,跟著高僧學習知識,好為自己謀個出路。此外,當武士與公卿們年老退休之後,還有著直接出家等死的風俗——也就是說,相當一部分的著名大寺院,往往兼具著高級幹部子弟教養學堂和高層退休官員養老院的職能。

於是,如此上千年折騰下來,佛教在整個日本社會中的影響力早已是根深蒂固,無論是在天皇的朝廷還是武家的幕府之中,都少不了各色僧侶的身影。而各種等級的僧官,則已經變成了國家機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至於在社會下層,更是幾乎每一處城市鄉村都有信徒,差不多在漫山遍野都是寺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