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崇禎五年的尾聲(二)(第4/4頁)

雖然近畿各家佛寺組織起來的叛軍,都是一些無組織無紀律的烏合之眾,甚至連一個負責協調各路人馬的總帥都沒有,軍械裝備也簡陋到了極點,不要說洋槍火炮了,連松木炮都沒有幾門。但面對幾萬甚至幾十萬被煽動起來的暴民亂黨,哪怕只是拿著石頭和木棍,也足以讓人頭皮發麻了。

一時之間,倒幕軍在近畿幾乎成了過街老鼠,輜重經常遭到劫掠,小股部隊則頻繁遭到埋伏。面對著風起雲湧的全面騷動,盡管毛利秀就藩主從大阪前線火速調回了最有戰鬥力的近代化新軍,用於討伐佛寺,彈壓佛教徒叛亂,但依然是焦頭爛額、捉襟見肘,顧得了這頭就顧不了那頭……好幾次被打得岌岌可危。

至於大阪前線的戰事,更是一下子陷入了僵局——雖然守隨信吉在後來又得到了不少援兵,總兵力一度多達三萬,還牢牢掌握著制海權,糧食、軍火補給源源不斷。但問題是,他如今麾下兵馬多為各藩湊起來的烏合之眾,以及狂熱基督徒自發組建的“聖戰”團體,戰鬥力和紀律性都跟之前完全沒得比。

另外,盡管大阪是港口,但大阪城堡距離海岸線還有一段不短的距離,戰艦的火炮無法對城堡進行直接轟擊。而陸上的倒幕軍營地,又不斷遭到僧兵和鄉黨野武士的襲擊,使得倒幕軍難以專心攻城。

更糟糕的是,眼下天氣已經入冬,近畿開始大雪紛飛,地面變得泥濘,攻城之事愈發困難……當各路倒幕軍在大阪城下前後躺倒了上千具死屍,卻始終沒有任何進展之後,士氣開始變得一次比一次低落。起初那股子不要命的虛火也漸漸消退下來,讓他們基本恢復了骨子裏那種欺軟怕硬的滑頭本性。

最近的幾次攻城,各部兵馬都越來越虛應故事,純屬裝裝樣子……看來這一仗怕是要拖到明年了!

遙望著面前這座久攻不下的巍峨城堡,“長州宿老”守隨信吉神色陰郁地嘆了口氣,轉身策馬離開了前沿陣地,又穿過圍城兵馬的營地,返回自己的本陣屯所。此時的營地之中,上萬名在大阪城外鼓噪忙碌了半天,眼下早已饑腸轆轆的倒幕軍士兵,已經動手搭建好了灶台,生起了火,空氣中彌漫著米飯和醬湯的香味。其中一些已經用過了餐的家夥,正三三兩兩地躺在油布或草席上,抓緊時間進行休息。

其中,倒幕陣營之中各藩正規軍的營寨,不論規模大小如何,多少還有些正經模樣。而那些基督徒“聖戰者”團體,草草搭建出來的粗陋營寨,則是完全毫無秩序可言,簡直跟下雨天之後的蘑菇或狗尿苔一般,東一坨西一坨地散落得到處都是。講究點的,還用不知哪裏搶來的布匹圍成帳幕;不太講究的,就砍些樹枝拆幾塊門板搭個窩棚;甚至還有些懶人往火堆旁邊的地上,隨便鋪了一條涼席甚至一堆稻草,也不怕天冷,就這麽裹著條毯子直接露宿……然後在他們這些雜亂無章的營地裏面,還亂七八糟地堆放著不知從哪兒搶掠來的糧食、錢財和雞鴨,完全沒有一點最起碼的戒備措施。

不過這也是正常情況。畢竟他們原本就不是經過訓練的職業軍人,缺乏相關職業經驗也是在所難免。

雖然今天的攻城作戰已經結束,但在戰場的外圍,零星的槍聲和呐喊聲仍然在不時響起——在幕府和佛教僧團的煽動之下,大阪戰場附近充斥著許多大大小小的浪人團夥和佛寺僧兵,正在到處流竄活動,不時偷襲落單的小股倒幕軍部隊。而倒幕軍方面自然也毫不客氣地還以顏色,對他們展開血腥剿殺。

由於裝備、紀律和兵力上的巨大差異,以及彼此之間缺乏最基本的協調與默契,這些每股數量不過十幾人、幾十人,僅僅是憑借一腔血性而戰的散兵遊勇,倒幕軍下辣手剿滅起來並不困難。不過,那些人數更多、並且有著堅固據點的“硬釘子”,就沒有那麽容易對付了……

守隨信吉一邊如此想著,一邊對身邊的侍從問道,“……城南的四天王寺,有沒有攻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