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極爆炸(第3/27頁)

史林走前,國家安全部的洪先生又約見了他。這次會見沒什麽實質內容,洪先生只是再三告誡他不要露出什麽破綻,仍要像過去一樣與司馬完相處:

“司馬先生是國寶級的人物,對待他一定要慎重再慎重。當然,”洪先生轉了口氣,“也應該時刻豎起耳朵,注意他的行動。如果能洗脫他的嫌疑,無論對他個人或者對國家都是幸事。”

洪先生希望在此行中,史林能以適當的借口,始終把司馬“罩在視野裏”,但前提是絕不能引起司馬的懷疑。史林答應盡量做到。

漂亮的空中小姐已經講完了乘機安全事項,開始推著小車分發飲料。乘客們或者聽音樂,或者趴在窗戶旁觀看雲縫中的美景。司馬夫婦坐在頭等艙,史林在普通艙下層,不能時刻把司馬完罩在視野中。他有點擔心——也許就在那道帷幕之後,司馬完正和某個神秘人物進行接頭?他正在想辦法,卓師母從頭等艙出來了,來到史林的座位前,輕聲說:

“你這會兒沒有事吧?老馬(她總是這樣稱呼丈夫)想請你過去,談一點工作之外的話題。你去吧,咱倆換換座位。”

史林當然非常樂意地去了。A380的頭等艙很豪華,坐椅可以調成睡床,靠背上放著澳大利亞羊毛毯。旁邊有小辦公桌、電視小屏幕、私人電話和手提電腦,茶幾上擺著新鮮水果。司馬完用目光示意史林在卓君慧的座位上坐下,遞過一枚蓮霧,又喚空姐為他斟上一杯熱咖啡。史林吃著水果,忖度著司馬老師今天會談什麽“工作之外的話題”。司馬完開門見山地問:

“聽說你有志於理論物理,宇宙學研究?”

“對。我搞武器研究是角色反串,暫時的。戰事結束後我肯定會回本行。”

司馬完有點突兀地問:“你是否相信有宇宙終極定律?”

史林謹慎地說:“我想,在地球所在的‘這個’宇宙中,如果它在時間和空間上是有限的——這已經是大多數理論物理學家的共識——那麽,關於它的理論也就應該有終極。”

司馬完點點頭,說:“還應該加一個條件:如果宇宙確實是他——上帝——基於簡單、質樸和優美的原則建造的。”

史林熱烈地說:“對這一點我絕對相信!當然沒有人格化的上帝,但我相信兩點:第一,宇宙只有一個單一的起源;第二,它的自我建構一定天然地遵循一個最簡單的規則。有這兩點,就能保證你說的那種質樸和優美。”

司馬完贊賞地點點頭,沉默了一會兒。史林也沉默著,不知道司馬完還會談什麽。司馬完忽然問:

“你的IQ值是160?”

史林不想炫耀自己,有點難為情地說:“對,我做過一次韋氏測定,160。不過,我不大相信它,至少是不大看重它。”

司馬完皺著眉頭問:“不相信什麽?是IQ測定的準確性,還是不相信人的智力有差異?”

“我指的是前者。智商測定標準不會是普適的,一個智商為60的弱智者也可能是個音樂天才。至於人與人之間的智力差異,那是絕對存在的,誰說沒有差異反倒不可思議。”

“IQ的準確與否是小事情,不必管它。關鍵是——是否承認天才。我就承認自己是天才,在理論物理領域的天才。承認天才並不是為了炫耀,而是認識到自己的責任。老天既然生下愛因斯坦,他就有責任發現相對論,否則他就是失職,是對人類犯了瀆職罪。”

史林聽得一愣。他從來沒有聽過對愛因斯坦如此“嚴厲”的評判,或者說是如此深刻的贊美,覺得很新鮮。從這番話中他感受到司馬完思維的鋒利,也多少聽出一些偏激。他想,天才大都這樣吧。司馬完說:

“我知道你也是個天才。我觀察你兩年多了,”他說得很平靜,不是贊賞,而是就事論事,就像說“我知道你的體重是160斤”一樣,“也知道你一直沒放棄對終極理論的研究,業余時間一直在搞。你想由一個中國人來揭開上帝档案櫃上的最後一張封條。我沒說錯吧?”

史林感動地默默點頭。他沒想到司馬老師在悄悄觀察他。對他而言,探索宇宙終極理論已經成了此生的終極目的,這種忠誠融化在他的血液中,今生不會改變。所以,司馬老師的話讓他覺得親切,有一種天涯知己的感覺——不過他馬上提醒自己:不要忘了國家安全部的囑咐,對司馬老師還得時刻睜著“第三只眼睛”。

飛機在烏魯木齊停留片刻,上下旅客,接著又起飛了。兩人只顧談話,茶幾上的咖啡已經涼了,司馬完向他指指杯子,史林端起杯子呷著。周圍的頭等艙旅客個個衣冠楚楚,像是一些企業總裁之類的角色。他們對兩人的談話絲毫不注意,可能是出於紳士的禮貌,或者是聽不懂。這很自然,兩人的談話本來就是遠離塵世的,不會有多少人感興趣。但史林已經感受到司馬老師的思想深度,聚精會神地聽下去。司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