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魂曲(第4/18頁)

曾郁是個航天專家,但他是技術型的專家,對“宇宙超圓體”之類比較玄虛的理論,只是在青少年時期接觸過。他想幹脆今天一直聽到底,看看這個男孩還能說些什麽!他拍拍秘書的肩膀,示意他少安毋躁,然後饒有興趣地說:

“嗯,說下去。”

男孩受到鼓舞,闡述得也更有激情。他說:一般人即使承認宇宙超圓體假說,也把環宇航行看成十分遙遠的事,要幾萬年、幾十萬年後才能實現。實際上,空間技術的發展已經非常接近這道門檻啦!

曾郁不免失笑,如果說到具體的空間技術,這正是他的專業,他可從沒意識到這道什麽門檻。且聽他怎麽闡述吧!男孩子說:

“目前的宇宙飛船不能進行遠程航行,主要是因為全部燃料要自帶,燃料量畢竟是有限的,而且,絕大多數能量浪費在對燃料本身的加速上。不過,目前已經有了三種不帶燃料的飛行方式,它們從技術上都已經接近於突破。如果從現在努力,百十年內就能達到實用階段。這三種方式就是光帆式飛船、沖壓式飛船和借星體進行重力加速。曾爺爺,您是專家,我說的不錯吧。”

曾郁當然知道這幾種方法,不過,除了第三種,前兩種基本還屬於科幻範疇。他不想破壞孩子的興致,點點頭:“嗯,說下去。”

“光帆式飛船就是利用光壓產生動力,太空中基本沒有重力,沒有阻力,所以即使非常微弱的光壓,只要永遠作用,也能使飛船達到極高的速度。從目前材料工業的水平看,制造既輕又薄又結實的光帆已沒有問題。”

“嗯,沖壓式呢?”

“沖壓式飛船是利用收集網收集太空中極稀薄的氫原子(大約每立方厘米一個),把它作為氫聚變的燃料。受控核聚變技術估計50年內就會出現突破,正好來得及用到沖壓式飛船上。當然,這個收集網十分龐大,其直徑至少要數千公裏。不過科學家已想出辦法,即用電離炮先把前方的氫原子電離,再用直徑300公裏的磁力罩去收集,這在技術上已經可以達到了。沖壓式飛行有一個好處:飛船速度越高,收集效率也就越高,它基本可以保證飛船達到1g的加速度。”

“嗯,第三種呢?”

“第三種就是從恒星體的重力場內竊取能量,這已在多艘飛船,如“先鋒13”號飛船上使用了。而且,飛船的速度越高,旅途中出現的星體就越頻繁,可借用的機會也越多。特別是一些密近雙星,像中子星、白矮星,它們的重力場極強,可使飛船達到數萬g的加速度。而且和別的加速方法不同,重力加速過程中乘員是處於自由落體狀態,即乘員本身並不承受加速度,不會因數萬g的加速度而喪命!還有一點優勢呢,隨著飛船趨近於光速,飛船的質量會急劇增大,這時其他的加速方式效率都會大大降低,但重力加速方式是‘水漲船高’,因為它的加速效應本身就和質量有關。”

男孩子說累了,稍稍停頓一下。他一直很拘謹,沒有動面前的咖啡,這會兒忘了客氣,抓住咖啡杯一飲而盡。曾郁示意秘書喚來服務小姐,又倒了一杯。男孩子紅著臉,低聲說了一句“謝謝”。曾郁對他十分感興趣。顯然,這個從縣城來的男孩性格拘謹,不善交際,沒有北京男孩的從容大度。但只要一說起環宇飛行,他立馬換了一個人,意態飛揚,妙語連珠!曾郁是個過來人,他想小涵宇將來是要成大事的,因為他已具備了最重要的條件:對某個目標的癡迷。

而且,男孩的分析不無道理。盡管一般人常把遠距離宇宙航行看成十分遙遠的事,但靜下心來分析,技術上的難點確實有望在百年內解決——只要從現在起就把它定為必須實現的目標。男孩子沒提到長途旅行中的生命維持系統,即物質的封閉循環系統,這個問題也接近突破了。但是,長途太空旅行和環宇航行畢竟還不是一回事啊,幾百億光年的旅程!這個男孩子的野心未免太大了。

男孩子喝了咖啡,靜靜氣,繼續他的分析:“還有一條是人的壽命限制——幾百億光年的旅程,人的壽命卻只有幾十年!實際上,這卻是最容易解決的問題。根據相對論,近光速飛船上的時間要大大減慢。我已作過計算,如果飛船能基本維持在0.5~1g的加速度範圍內,飛船在10~15年內就會非常逼近光速,這時,飛船上的時間速率只有正常時間的15億分之一。所以,飛船上的乘員絕對可以在30年內完成數百億光年的旅行!喏,這是我的計算。”

他從書包裏掏出一張紙,上面密密麻麻地打印著計算過程。曾郁接過來,大致掃了幾眼。他的計算沒錯,對於計算前提的假設也基本合理。曾郁又一次受到震動。他當然清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但他從未認真想過,相對論能導出這樣一個結果——30年環遊宇宙!這與人們的直觀有太大的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