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魂曲(第2/18頁)

第二位乘員出現在甬道口,是一位同樣年齡的女孩,大眼睛,眼窩較深,穿著無袖連衣裙。葉知秋介紹說,她叫狄小星,16歲,身高1.65米,體重52公斤,智商170,也獲得了14個博士學位。她還是謝曉東的未婚妻,人類之脈將在誇父號飛船裏延續。

狄小星也同送行人默默擁抱。她的母親克制不住,痛哭起來,淚珠凝成圓圓的珠子,緩緩向下沉落。這兒重力已很微弱,每個人的動作都輕飄飄的,給人以虛幻感。狄小星同母親多擁抱了一會兒,在她耳邊低聲勸說著,然後繼續前行,默默擁抱。

兩名乘員走過送行人群,在對接艙口處停下等待著。葉知秋提高聲音說:

“下面是戲劇性的一幕,經過有關方面反復磋商,遲至昨天才同意了謝曉東和狄小星的提議,決定讓此次環宇宙探險的創意者、88歲高齡的周涵宇先生作為誇父號的第三名乘員。周先生走過來了!”

一個羸瘦的老人出現在甬道口。

聽眾沸騰了。“讓周先生上飛船”早就成了一個口號,不少人為他大聲疾呼。他們說,周先生14歲即提出環宇探險的動議,74年矢志不渝,嘔心瀝血,終於使它成了現實。他完全有權在飛船上占一個位置。反對的人也不少,他們主要從人道考慮,說把88歲老人送上一條不歸路,恐怕過於狠心。周涵宇本人從未表態,他當然樂意上飛船,如果能死在太空,那是他最大的榮幸,但他不願意成為年輕人的累贅。這個爭論到現在才有了結果。

地球上的聽眾都歡呼著,甚至包括這件事的反對派。

老人步履蹣跚地走向送行者。他的臉上皺紋縱橫,長有不少老人斑,胳膊上的皮膚枯黃松弛,但他的臉上洋溢著何等的光輝!眼睛中燃燒著怎樣的激情!他先同兒子擁抱,兩人的擁抱多少有些生硬,因為他和兒子的關系一直是比較冷漠的,他懷著歉意,加大了擁抱的力度。

送行者依次同他擁抱,在深深的敬意中多少帶著悲涼,畢竟他已經是88歲的老人了!昨天,在決定作出之後,太空署還匆忙為飛船準備了太空葬的器具。不過,從他本人近乎陶醉的幸福感來看,這個決定是正確的,讓一個以環宇探險為終極目標的人死在太空是最好的歸宿。

三名乘員向大家揮手告別,進入對接甬道。送行者也頻頻揮手,但沒有說再見。不可能同他們再見了!這一點沒有任何疑問。

誇父號的臨時船長在甬道口迎接,他們互致軍禮後緊緊擁抱,臨時船長作了簡單的交接,帶著三名臨時船員走進甬道,對接艙口緩緩關閉。服務飛船駛離誇父號,停留在50千米外,等待誇父號點火。

謝曉東坐上船長位,開始操作,尾噴管噴出橘黃色的火焰,誇父號緩緩脫離同步軌道,向外太空飛去。在尾噴管點火的刹那,地球上響起幾十種語言的歡呼聲,禮炮齊鳴,焰火照徹大地。誇父號很快脫離了地球重力。這時船上的太陽帆張開了,幾百塊巨大的帆頁組成一個更為巨大的環形船帆,由電腦自動控制著角度。太陽光的壓力經船帆會聚,變成飛船的動力。從遠處看去,飛船就像一只巨大的半透明的水母。

飛船又沿地球軌道飛了一圈,熟悉的地球景色從舷窗外閃過:蔚藍的海洋,白雪皚皚的高山,黃色的沙漠。當飛船背向太陽時,則是璀璨的萬家燈火,不少城市在飛船經過的瞬間燃放了艷麗的禮花,姹紫嫣紅,把城市裝扮成童話的世界。

三人在心中喊著:永別了,親愛的老地球,生機盎然的老地球。

飛船沿切向向月球飛去,在那兒要作一次小小的重力加速。盡管月球上已建立了幾個地面站,但總的來說仍是蠻荒一片。環形山和月球塵占據了整個視野,沒有一點宜人的綠色和天藍色。乘員們默默地看著月球的地貌,從今天起,就要終生與這樣的蠻荒相伴了。飛船沿月球飛出一個很陡的拋物線,飛過月球的白天和黑夜。小謝從船長位回過頭,指著左前方,簡短地說:

“萬戶山。”

這是以中國人命名的一座環形山。萬戶,世界上第一個試圖離開地球的人。他曾在一把椅子上綁上數百支爆仗,同時點燃,想借火藥的反沖力上天。結果爆仗爆炸,他不幸身亡。想來他在當時肯定被看做瘋子,遭人恥笑,不過正是這樣的瘋子推動了歷史的發展。

飛船正式開始了太空之旅,太陽帆已經產生了1g的加速度,所以飛船內恢復了正常的重力環境。電腦圖林接過飛船的指揮,曉東和小星離開駕駛艙,跑過來簇擁在周老的身邊。這會兒他們都卸去了“大任在肩”的莊重,又變成了16歲的少男少女。他們喊著:“周先生,周爺爺,我們總算把您拽到飛船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