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異教偽經(第3/6頁)

“哎,要麽你問範老師。”老吳被母親數落的時候常常搬鄰居當救兵,“就算一個地方沒水也不打緊的,可以從別處調過來。電視裏不是報道過嗎?叫南水北調。是吧,範老師?”

範哲有些尷尬,老吳說的道理不算錯,但老吳舉的這個例子有問題。南水北調是調長江水北上,而現在南京就守在長江邊上。他只好含混地說,“這個,當然了。國家不會不管,總是有辦法的。”

程老太這才稍稍氣順了些,扶著一排不銹鋼欄杆歇腳,吳師傅也停下來等她。範哲正準備先走一步,吳師傅卻突然叫住他,從衣兜裏拿出一個厚厚的小本子,“範老師,有個事還要請教你。”他有些赧然地補充道,“跟你們教會有關系的。”

範哲停下腳步,“哦,你說吧。”他的眼光停在那個小本子上,看上去像是縮印本的《聖經》,暗紅色的封面上有一個白色十字架。

“這本《聖經》是頭一陣兒有人到我店裏送的,我想反正不要錢就留下了。結果沒事時翻翻覺得很有道理,就是有些個地方我看不太明白。”吳師傅謙卑地躬身向前,“看不懂的地方我在目錄的頁數那裏做了記號,就等著找機會請教請教你。”

範哲心中一凜。吳師傅這樣的市井階層代表著社會的大多數,按照範哲的計劃,在社會最普通階層當中發展信眾本來就是既定的目標,只不過時間安排上要稍稍靠後一點兒。範哲仔細看了吳師傅幾眼,他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對方流露出的某種渴望。按照經驗,這分明是初步具有信仰需求的表現,他不禁感到一陣欣慰。

“送書的人說過什麽沒有?”範哲輕聲問了一句,他心裏猜想著會不會是哪個教區的教友。

“那人只是送書給我,沒跟我說什麽話。”吳師傅有些懊惱地說,“連電話什麽的也沒留一個。”

範哲鄭重地接過那本書。近些年,這種《聖經》縮印本出了不少,從表面一時還看不出是什麽版本。但幾乎就在這一刹那,範哲突然“啊”地驚呼一聲,書也跌落在地。

吳師傅忙不叠地彎腰撿書,小心地拍打著灰塵,“範老師你怎麽啦?”

“偽經!異教偽經!”範哲從震驚中緩過來,眼睛睜得很大,盯著那本書的封面,仿佛那幾個普通的印刷字全成了毒蛇一般。

《正約全書》!

吳師傅有些發呆,不明白範哲的反應何以如此強烈。

範哲一時間也同吳師傅說不清楚,畢竟對方還不是真正的信徒。其實偽經自古便有,並不算太稀罕,有時也稱作“偽名書”,意指那些偽托之作。歷史上不斷有人宣稱自己因為某種機緣發現了遺失的《聖經》篇章,但後來基本都證明純屬無稽之談,只是邪惡之徒假借基督名義欺騙世人罷了。不過,現在流行的《聖經》在歷史上的確曾有過別的面目。有一些篇章曾經被列入某些版本的《聖經》之內,但後來由於文本構成和教義的原因,終究沒有得到廣泛認可而被略去,這些篇章被稱為“次經”。天主教和東正教一般認為“次經”蘊含有聖靈默示,也屬於《聖經》正典。現在通行的《聖經》分《舊約》和《新約》兩大部分,《舊約》主要由古猶太民族的神話、歷史傳說、律法、先知預言及箴言等書卷組成,《新約》則由早期基督教教會收集和編輯的福音書及使徒們的書信組成。但眼前這本所謂的《正約全書》單從名字上看就絕對屬於偽經的範疇,範哲知道那些“偽經”中總是充斥著種種異端邪說,故意將世人引上歧途。

範哲壓了壓情緒,“這樣吧。我送你一本《聖經》,換你現在的這本,你看行嗎?”

“啊,還有別的《聖經》嗎?那天送我書的人說這本就是《聖經》啊,難道不一樣?”吳師傅有些發蒙,不過還是爽快地點頭,“範老師你說的準有道理,我聽你的。”

範哲心亂如麻地接過那本書,腦子裏生出陣陣疑團。如果說這段時間以來,的確存在某種力量正在努力擴大正大宗教對世俗社會的影響,那他們為什麽會推出這種偽經呢?這樣豈不是會帶來不必要的混亂?這樣做又是出於什麽目的呢?範哲有些迷茫。從邏輯上講,更加可能的解釋是,除了那種力量之外,還有他不知道的別的強大力量也參與進來了。範哲不禁猜想整個事件背後到底隱藏了多少秘密。似乎隨著事件的進展,讓人迷惑的東西正越來越多。範哲翻來覆去也想不出個所以然,頭都疼起來了。一時間,他覺得先前那團本就無法看透的迷霧似乎變得更加濃重了,而且還增加了某些顯得怪異的成分,就像是一個人正在漆黑的夜裏四下摸索、茫然無措之際,前面又突然傳來不可名狀的響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