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XTEEN 第一十六章 穿越火山(第2/5頁)

我們的食物似乎在以驚人的速度減少,這是因為我們一直在吃那些體積較大的食物。我們有九十鎊到一百磅粗糧,其中一半是我在圖盧夫偷來的;走了十五天,吃了六十鎊粗糧。我已經開始每天吃一磅積芪密芪了,留下了兩袋卡迪克芽、一些糖和一箱幹魚餅,以後可以換換口味。圖盧夫偷來的那些笨重東西吃完了我倒是挺高興,這樣雪橇拉起來就輕多了。

山內爾姆月索爾德尼日。氣溫華氏二十多度;凍雨,冰河上狂風湧動,很像隧道裏的穿堂風。我們在一條狹長平坦的永久性積雪帶上紮營,離河四分之一英裏遠。德雷米戈爾山下山的路險峻異常,巖石嶙峋;冰河邊緣有多處裂縫,冰層裏陷進了許多砂硫和石塊,很不好走,所以我們又給雪橇裝上了輪子。還沒走出一百碼遠,有一只輪子陷進了裂縫,輪軸被壓彎了。只好改用滑板。今天我們只走了四英裏,而且還是在往西繞行。在戈布林高原上,這條冰河似乎是往西劃出了一道長長的弧線。這兩座火山之間的河面寬度大約是四英裏,往河中間再走一點應該不會很費勁,不過開裂狀況比我預期的要嚴重,河面也已開始融化。

德拉姆內火山正在噴發,凍雨落到嘴唇上都帶著煙和硫磺的氣味。西面終日一片漆黑。不時,雲、凍雨、冰等等一切都會全部變成暗紅色,隨後又慢慢褪回到灰色。腳下的冰河也在微微地顫抖。

埃斯克齊韋·雷姆·伊阿·赫爾曾經提出過一個假說:歐格瑞恩西北部及列島地區的火山活動在過去一兩萬年間日益活躍,這預示著冰原世紀即將終結,至少冰原會後退,會出現間冰期。火山釋放出的二氧化碳進入大氣層後,假以時日,將形成一個保溫層,留住地表反射的長波熱能,而太陽熱能可以直接進入大氣層,不會有任何損失。他認為,到最後,全球的平均氣溫將升高大約華氏三十度,最終達到華氏七十二度。幸好,那時候我已經不在人世了。艾說,地球上的學者也提出過類似的理論,以解釋地球最近的一次冰川世紀至今仍在逐步消退的現象。所有這類理論都無法駁倒,但也無法證實。沒有人確切地知道冰原為什麽會產生,又為什麽會消失。這是一片「無知之雪」至今無人踩踏。

德拉姆內山矗立在黑暗之中,它的上方如今燃燒著一大團顏色陰沉的火焰。

山內爾姆月愛普斯日。裏程表顯示我們今天走了十六英裏,不過從直線距離來說,我們離昨晚的營地還不到八英裏,仍在兩座火山之間那個冰山口裏。德拉姆內火山還在噴發。大風吹開沸騰翻滾的灰燼、煙霧以及白色蒸汽的時候,就能看到道道火苗如蠕蟲一般順著黑色的山坡往下蠕動。空氣中充斥著一種細微的嘶嘶聲。這聲音連繩不絕,無處不在,如果停下腳步側耳傾聽反而聽不見;但它又無孔不入,能鉆進人身體的每一處縫隙。腳下的冰河不住顫抖,發出噼裏啪啦的爆裂聲。暴風雪也許在裂縫之間搭起過冰橋,現在冰橋已蕩然無存。我們來來回回地走著,尋找著一處裂縫的盡頭,好讓雪橇通過,接著又尋覓下一處盡頭。我們想往北走,卻總是被迫向西或向東。我們上方的德雷米戈爾山跟德拉姆內山同聲共氣,都在隆隆作響,噴吐著汙濁的煙霧。

今天早上,艾的臉被嚴重凍傷了。我偶爾轉頭看他時,發現他的鼻子、耳朵和下巴都成了死灰色。我用力揉他的臉,總算把他救了回來,沒有留下後遺症。不過我們還是得更加小心才行。從冰原上呼嘯而下的狂風足以致人死命,而我們卻必須頂風而行。

真希望能趕快離開這條夾在兩個不斷咆哮的怪物之間、布滿裂縫和褶皺的冰河。山脈適合用眼睛觀覽,不適合用耳朵傾聽。

山內爾姆月阿爾哈德日嗍麩雪,氣溫介於華氏十五至二十度之間。今天我們走了十二英裏,有效距離大約五英裏。戈布林冰原的邊緣離我們越來越近,越來越清晰,高聳在我們的北面。現在我們看到的冰河寬達幾英裏:介於德拉姆內山跟德雷米戈爾山之間的那個「手臂」從這裏看來只是一個指頭而已,我們現在所處的則是「手背」的位置。從帳篷所在的地方回頭遠眺,只見眾多冒著滾滾黑煙的山峰橫亙在冰河中,將冰河割裂開來,河面也變得不再平靜。而在我們的前方,河面愈來愈寬、愈來愈高,超越了那些黑黢黢的山脊,緩緩地蜿蜒而上,與遠處掩映在雲層、煙霧和飛雪中的冰墻相接。火山渣和火山灰隨雪飄落,有的厚厚地鋪在冰面上,有的嵌進了冰層中。這樣的路面適於行走,拉動雪橇卻很艱難,滑板的塗層也急需修復。有那麽兩三次,火山巖落在我們身邊。這些石頭呼嘯著降落下來,在冰面上燒出一個個大洞。火山渣隨雪飄落。這是一個處於形成過程中的世界,肮臟,一片混沌。置身其中、向著北方迤邐而行的我們顯得那麽的渺小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