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第九章 麥哲倫海峽(第2/4頁)

“這倒無妨,夫人,會有別人替我給你們講。或許他還會告訴你們,西海岸的探險應歸功於西班牙人皮薩羅兄弟。這兩位勇敢的冒險家創建了許多城市,如庫斯科、基多、利馬、聖地亞哥、比利亞裏卡、瓦爾帕來索以及鄧肯號所要到的康塞普西翁等。那時候,皮薩羅兄弟的發現和麥哲倫的發現正好聯系起來,地圖上就有了美洲海岸線,當時的學者深感滿意。”

“嗯!要是我的話,我才不滿意呢。”羅伯特說。

“為什麽呢?”瑪麗看著她那愛聽探險故事的小弟弟。

“是呀,我的孩子,你有什麽不滿意的?”哥尼納凡爵士微笑著問。

“因為要是我的話,我一定還要看看麥哲倫海峽的南面還有什麽。”

“對極了,小夥子,”巴加內爾說,“我也想知道美洲大陸是一直延伸到南極呢,還是像德勒克所推測的那樣,中間還有一片海洋?德勒克是你們的同鄉,爵士。如果羅伯特·格蘭特和雅克·巴加內爾是生在17世紀的話,他們一定會跟著束屯和勒梅爾一起出發,這兩位荷蘭航海家正是想揭開地理學上那個謎團的人。”

“他們也是學者嗎?”海倫娜夫人問。

“不是,是兩個商人,他們並沒有想到探險在科學上的意義。那時,荷蘭有個東印度公司,該公司掌控著穿越麥哲倫海峽的所有權。那時候,麥哲倫海峽是唯一一條從西方各國到亞洲的通道,所以,這種特權實際上就是壟斷。一些商人想擺脫這種壟斷,設法另找一條海峽。依薩克·勒梅爾聰明能幹,受過教育,由他出錢組織了一次遠征,他的侄兒雅各布·勒梅爾和一位名叫束屯的優秀海員於1615年6月出發,在火地島與斯達騰島之間發現了一條海峽,並命名為勒梅爾海峽。1616年2月16日他們又繞過了著名的合恩角,又叫‘風暴角’,它比好望角名氣更大!”

“說真的,我很想到那地方去探險!”羅伯特說道。

“你要是去了那兒,一定很高興,”巴加內爾接著說,越說越起勁,“試想,一個航海家在海圖上一點一點地把他的新發現標上去,天下有比這更愉快的事嗎?看著陸地一片片出現在眼前,小島、海岬從波濤中一個一個湧現出來。起初,劃出的界線是模糊的,斷斷續續的,這裏一片隔離的土地,那裏一個偏僻的海灣,然後歷次發現的陸地漸漸補充進去,線與線連接起來,虛線變成了實線,港灣顯現出準確的弓形海岸,海角連接到確定的濱海陸地,最後,形成了一片新大陸,有湖、有河、有江、有山、有谷、有平原、有村落、有城鎮、還有都市,瑰麗壯觀,展開在地球上面,多美啊!朋友們,新大陸的發現者真了不起!他們是發明家!可惜現在這種事業和開礦一樣,已被人家開采殆盡。新大陸,新世界,一切都被發現了,都被探測過了,我們這些人是地理學上的遲到者,已無用武之地了!”

“怎麽沒有用武之地啊,親愛的巴加內爾!”哥尼納凡說。

“哪裏還有哇?”

“我們現在所進行的事業就大有用武之地呀!”

此時,鄧肯號正在威斯普奇和麥哲倫等名人走過的航道上疾速行駛。9月15日越過了冬至線,朝那著名的麥哲倫海峽的入口駛去。好幾次與巴塔哥尼亞的南端海岸遙遙相望,但只隱隱約約地看到在天邊的一線。船在10海裏以外沿著這帶海岸南下,就是用巴加內爾的大望遠鏡也只能瞧見美洲海岸一個模糊的輪廓。

9月25日,鄧肯號已駛抵與麥哲倫海峽同一緯度的地方,並毫不遲疑地駛進海峽。汽船一般都喜歡取這條線路駛進太平洋。海峽的準確長度為372海裏,海水都很深,即使是最大噸位的船只也都可以靠海岸行駛。海底平坦,淡水站接二連三;內河眾多,魚類豐富,森林密布,獵物繁多,停泊點多且安全便利。總而言之,這麥哲倫海峽優點多多,是多暗礁、多暴風雨的勒美爾海峽和合恩角所不能相比的。

頭三四個時辰,也就是說,船再行駛約60到80海裏遠就能抵達格利高裏海角了,這兒的海岸平坦多沙,景色迷人。雅克·巴加內爾瞪大眼睛,貪婪地觀察海峽的每個細節,害怕漏掉任何一處景點。船走完這裏的海峽需要36個小時。兩岸風光旖旎,南半球的陽光燦爛明媚,令人賞心悅目,百看不厭。北岸沒有人煙,而在火地島南邊光禿禿的巖石上稀稀拉拉有幾個可憐的火地島人在遊蕩。巴加內爾並沒有看到巴塔哥尼亞人,真是咄咄怪事,這使他大失所望,但同伴們卻並不以為然。

“巴塔哥尼亞沒有巴塔哥尼亞人,就不是巴塔哥尼亞了。”他抱怨地說。

“別著急,我尊敬的地理學家,”但哥尼納凡爵士回答說,“您會見到巴塔哥尼亞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