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第十章 維麽拉河(第3/3頁)

“我們運氣好,”他又說,“一般來說,南半球比北半球要熱些。”

“那是為什麽呀?”小羅伯特問。

“為什麽呀?”巴加內爾說,“你沒有聽說過地球在冬天離太陽近些嗎?”

“聽是聽說過,巴加內爾先生。”

“沒聽說過冬天冷是由於太陽光斜射過來的緣故嗎?”

“這我知道。”

“我的孩子,南半球熱些就是這個原因嘛。”

“我不明白。”羅伯特瞪著兩個大眼珠回答說。

“你想想看,”巴加內爾又說,“冬天,在歐洲,我們在地球的另一面,而澳洲,就在我們的腳底下,那是什麽季節?”

“夏天呀。”羅伯特說。

“這不,正是這時候地球最接近太陽,明白了嗎?”

“我明白了。”

“南半球的夏天熱些,是因為在夏天,南半球比北半球離太陽更近些。”

“果真這樣,巴加內爾先生。”

“所以,人們說地球在冬天離太陽近,是我們住在北半球的人所說的。”

“這我從未想過。”羅伯特回答。

“現在你知道了,我的孩子,別忘記了啊。”

羅伯特很滿意地學了一堂天文地理課,還知道了維多利亞州的平均溫度在華氏74度,攝氏23度左右。

晚上,旅行隊在離龍斯達爾湖5英裏的地方露營,北面是高聳的德朗蒙山,南面是德利登山。

翌日,11點光景,牛車到了維麽拉河河岸。這地方位於東經143度。

維麽拉河寬半英裏,河床較淺,河水在橡膠樹和洋槐樹中蜿蜒。對岸有幾棵高大的桃金娘科植物,名叫卡拉塔樹,高達15英尺,樹枝下垂,開紅花。成千上萬只鳥在那青蔥的枝葉間跳來跳去,有鸚鵡、金翅雀、金翅鴿、長尾鸚鵡等。河裏還有一對黑天鵝在羞答答地戲水,這對江河中的珍禽一會兒就鉆入水中不見了。維麽拉河彎彎曲曲,在這片引人入勝的原野上迂回流淌。

牛車在這片綠茸茸的草地上停了下來,草地的邊緣一直延伸到河邊的激流中。河上沒有木筏,也沒有橋梁,只好找片淺灘,趟水而過。在上遊四分之一英裏處,河水較淺,準備在此渡河。艾爾頓再三探測,河水只不過3英尺深,這樣,牛車從這淺水中趟過,不會有什麽危險。

“就沒有別的法子過河嗎?”哥尼納凡問那水手。

“沒別的法子,爵士,”艾爾頓回答,“打這裏過去並不危險。可以過得去。”

“需要海倫娜夫人和格蘭特小姐下車嗎?”

“沒必要下車,牛走得很穩,保證叫它們走在妥當的地方。”

“好吧,艾爾頓,靠你了。”

騎馬的人圍住牛車,大膽地下河了。通常,車子過河,周圍都套著一些空桶,使之漂浮在水面上。但哥尼納凡一行人沒有這種“救生圈”,只好摸水過河了。艾爾頓坐在牛車上小心翼翼地趕著牛,少校和兩名水手抄前幾步探路。哥尼納凡和約翰·蒙格爾斯走在車子兩旁,給兩位女士保駕護航,巴加內爾和羅伯特殿後。

到了河心,車遇到了深槽,水淹到輪軸。牛走出淺灘,腳探不到底,很可能連車也會拖下去。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艾爾頓勇敢地跳入水中,把住牛角,這才把牛拉回到正路上來。

車子在河中歪了

突然間,車子搖晃一下,只聽見嘩啦一聲,車身傾斜過去,水淹到了女士們的腳。爵士和船長緊緊地抓住車欄用力拉,車還是漂了起來。好險呀!

幸虧,艾爾頓眼疾手快抓住牛軛,用勁一扳,這才把車子扭轉過來。前面河底是一道小坡,牛馬這才穩住腳步。一會兒,人畜都安全過了河,大家雖然渾身濕透,心裏卻比較滿意。

不過,車子的前廂碰壞了,哥尼納凡那匹馬前蹄上的馬蹄鐵也落掉了。

這得趕快修理。大家面面相覷,十分犯難。這時艾爾頓自告奮勇,他願意跑到20英裏以北的黑點站去找一個釘馬蹄鐵的鐵匠來。

“好,那就辛苦您了,我的好夥計,一去一來大約要多長時間呢?”哥尼納凡對他說。

“不要多久,大約15個小時。”艾爾頓說。

“快去快回,我們就地紮營,等候您回來。”

幾分鐘後,那水手騎著威爾遜的馬,消失在一排茂密的木本含羞草後面去了。

————————————————————

(1) 色諾芬(公元前427-前355),雅典人,古希臘歷史學家、作家、軍事家,蘇格拉底的弟子。他以自己的傳奇經歷寫成了出色的文學史學作品《遠征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