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荒島的秘密 第十六章(第2/4頁)

他遊歷了整個歐洲。因為他出身貴族,資財富足,所到之處都會有人奉迎。但無論什麽誘惑也無法讓他感興趣。他雖然年輕而英俊,卻總是嚴肅而又沉默,他有著強烈的求知欲,內心總是燃燒著復仇之火。

那時的達卡王子滿懷憤怒。他憎恨一個自己從不願踏足的國家,並且仇視那個民族,永遠拒絕跟他們妥協:他對英國滿懷痛恨,同樣他也對這個國家非常注意。

他之所以會如此,只因作為被征服者,對征服者抱著血海深仇,侵略者從被侵略者那裏無法得到寬恕。達卡王子來自第波-薩伊布家族,他的父親只在名義上臣服於聯合王國,所以,他懷著恢復主權和報仇雪恨的思想成長起來。他熱愛祖國,他的祖國如詩般美麗,卻受到了英國殖民者的奴役。他從未踏上過被他詛咒的、對印度人民進行奴役的英國人的土地。

達卡王子還是個一有修養的藝術家,一個掌握著高深科學的學者和通曉歐洲各國政策的政治家。從表面看來,人們或許會認為他是一個只顧埋頭學習而輕視行動的世界主義者,一個腰纏萬貫、目空一切、自命清高、心無祖國和隨遇而安的旅客。

其實他決非人們所看到的樣子。他有著一顆印度人的心,他立志報仇,希望有朝一日能驅逐侵略者,光復祖國。

1849年,達卡王子回到了本德爾汗德,並迎娶了一個印度的貴族女子。他的新婚妻子跟他一樣也為祖國的災難感到憤慨。他們生下兩個孩子,夫婦兩人非常疼愛他們。但幸福的家庭生活並未讓他們忘記印度的解放事業。終於,達卡王子等待的機會終於來了。

因為英國對印度的奴役和壓榨太重,印度人民紛紛對英國殖民者表示不滿,這給達卡王子提供了有利條件。他把自己對於外國侵略者的仇恨,深深地銘刻到了廣大印度人民的心中。他不僅走遍了印度半島上所有仍保持獨立的地方,而且還到了直接受英國統治的地區。他把第波-薩伊布為捍衛祖國而在賽林加帕坦英勇犧牲的偉大記憶再次清晰地帶回人們身邊。

印度士兵在1857年爆發了武裝起義,這次起義的中心人物就是達卡王子,正是他組織了這次大規模的抗英運動。他把自己的能力和資財全部貢獻給了這次運動。他身先士卒,沖鋒陷陣。他非常謙遜,和那些為解放祖國而不懈鬥爭的英雄們一樣,從未顧及自己的生命。他參加過大小戰役二十次,受過十次傷。最後一批起義戰士死於英國的槍炮之下,他卻得以逃生。

英國在印度的勢力從未遭遇過如此的危機。若印度士兵都像他們所希望的那樣,得到外來的援助,那聯合王國在亞洲的勢力恐怕即將崩潰。那時達卡王子的名字人盡皆知,但這位英雄並沒有躲藏起來,他仍然公開作戰。英國當局懸賞他的頭顱,雖沒有人出賣他,但他的父母妻兒卻作了他的替身。

正義的事業這一次又被暴力鎮壓了,但文明永遠不會倒退,文明必然在客觀規律的推動下前進。印度士兵的起義失敗之後,印度君主統治的土地再次淪於英國的黑暗統治。

逃生的達卡王子回到了本德爾汗德的深山裏。他從此以後就獨自生活在那裏。他不僅厭惡人類的一切,而且對文明世界滿懷仇恨,他再也不想回到俗世中去,於是他將自己的剩余財產全部變賣,召集了二十幾個最忠實的同伴在某一天一起失去了蹤跡。

他去哪裏尋找在文明世界上無法找到的自由了呢?在海洋的深處,人們無法追蹤他的地方。

這位起義領袖搖身一變,成了科學家。他把造船所建在太平洋的一個荒島上,自己設計並建造了一艘潛水船。他用某些人們將來才會發現的方法有效地利用了萬能的電力。他以電作為動力、照明和發熱的源泉,給他的浮力裝置提供能量,這種電的來源是永遠不會枯竭的。海裏的寶藏是無盡的,有數也數不過來的魚類、無數的海藻和龐大的哺乳動物。海底不僅有自然界所供應的一切,還有人類遺失下來的各種物資。這些寶藏充分滿足了王子和他的同伴們的需要。於是他最熱心和向往的事就這樣得以實現,他再也不與外界發生聯系。潛水船被他命名為“諾第留斯號”,他自稱尼摩船長,無人知曉地隱藏在海洋深處。

這個神奇的人多年以來從南極到北極,遊遍各大洋。作為一個文明世界的遺棄者,在這些陌生的地方他搜集到了無數珍寶。1702年,西班牙大帆船在維哥灣所喪失的百萬資財更是成為他用之不竭的財富。他常用這筆巨款資助那些為爭取獨立而不懈戰鬥的國家(4),卻從不暴露自己的身份。

他一直和外界隔絕來往。直到1866年11月6日的夜間,忽然有三個人落到了他的船上。一個是法國教授,一個是教授的仆人,還有一個是加拿大的漁夫。當時的“諾第留斯號”正被美國的亞伯拉罕·林肯號巡洋艦追逐,這三個人就是在兩船相撞時,落到了他的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