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炮俱樂部(第2/3頁)

從這個數字看很明顯,該學術團體的目標就是:打著博愛的幌子毀滅人類和改良他們認為是人類文明器械的戰爭武器。這就是一群“死亡天使”,而且看上去道貌岸然。

不過得補充一句才算公道,這群美國人也的確證明了自己有股子膽氣,他們不受理論和模式的束縛,而是通過直接參與,從實踐中獲取經驗。這些人裏從少尉到將軍,有各種級別的軍官,還有不同年齡的士兵,既有這一行裏初出茅廬的新手,也有守著炮架幹了一輩子的老者。他們當中有許多人死在了戰場上,名字記在俱樂部的“光榮冊”裏。活著回來的,大部分也因為英勇作戰留下了不容質疑的痕跡。架著拐的、安了假肢的、裝了代替手的鋼鉤、安了橡膠下巴的、頂著金屬頭蓋骨的、裝了鉑金鼻子的,什麽樣的都有。偉大的統計學家皮特凱恩算過,在大炮俱樂部裏,平均四個人裏沒有一條囫圇胳膊,平均三個人才有一條完整的腿。

不過,這幫英勇的大炮設計師們並不介意這些小事。每當戰報傳來,說炸死的人數要超出彈藥成本十倍時,他們就會自豪不已,是呀,他們有理由這樣。

但是,有一天——那是個令人傷感和憂郁的日子——戰爭的幸存者們簽了和約,隆隆的炮聲漸漸平息,迫擊炮啞了,榴彈炮被永遠套上了炮衣,其它大炮也被罩起來關進了軍火庫,炮彈全堆在地上,先前那血淋淋的記憶也就此慢慢地消退了。棉花由於地裏施足了肥長勢旺盛,人們把所有用來祭奠亡靈的葬服擱置起來,也沒有了悲哀。大炮俱樂部就此墮入了萎靡不振的狀態。

可仍有為數不多的幾個設計人員,他們有著先進的知識而且頑固不化,還在埋頭計算大炮的彈道,夢想著造出巨大的炮彈和無與倫比的大口徑榴彈炮。不過沒有實踐經驗只靠理論哪行呢?結果,俱樂部裏冷清了,服務員在接待室裏打著瞌睡,桌子上的報紙蒙上了一層厚厚的土,黑乎乎的墻角傳來呼呼的鼾聲,過去熙熙攘攘的大炮俱樂部成員們,現在被這倒黴的和平壓得一聲不吭,只能沉入到他們那柏拉圖式的大炮夢想裏了。

“真慘呀!”一天晚上,湯姆·亨特在吸煙室的壁爐旁嘟囔著,他那兩條木頭腿都快烤成炭了,“沒事幹!也沒個盼頭!活著有什麽意思!什麽時候能在早晨再次被美妙的炮聲喚醒呢?”

“沒那日子了,”倍爾斯貝倒是很有心情,邊說著還試著伸了伸他那失去了的胳膊,“那時候多好。什麽人先發明一種炮,剛一鑄出來就拿到敵人那兒去試驗一下!之後,他就會受到席爾曼的鼓勵,或者和麥克克利蘭握握手什麽的,再回到營地(4)。可現在呢,將軍們又都回去站櫃台了,他們整天運送的是大包大包的棉花,不運炮彈了。唉,美國炮算是沒前途了。”

“沒錯,倍爾斯貝,真晦氣!”布魯姆斯伯裏上校應聲道,“當初你放棄了平靜安寧的生活,學會了使用武器,你離開巴爾的摩奔赴了沙場,你英勇地戰鬥。可這才兩三年的工夫,你又不得不丟棄拼死拼活得來的成果,整天把手揣在兜裏,傻愣愣地站著,無所事事。”

這位勇敢的上校是耐不住這種遊手好閑的日子的,雖說他並不缺少衣兜。

“唉!別指望打仗了!”大名鼎鼎的J. T. 梅斯頓用鐵鉤子手撓了撓橡膠做的頭骨說道。“天邊一絲雲彩也沒有!這正是制炮學大有可為的時候!喂,先生們!本人告訴你們,就在今天早晨我剛剛完成了一款迫擊炮的設計,這炮肯定能改變戰場上的局面!”

“呀!真的?”湯姆·亨特追問,他不由地想起尊敬的梅斯頓以前有過的一次發明,那回,首次試射就幹掉了337個人。

“沒錯!”梅斯頓回答,“還是那話,搞這麽多研究,克服這麽多困難,有什麽用?白浪費時間!這美洲新大陸看起來是拿定主意要和平了,就連我們鬥志昂揚的《紐約論壇報》(5)也在預言,人類將來遭受的災難會是由可惡的人口增長導致的。”

“不過,梅斯頓,”布魯姆斯伯裏上校開口道,“歐洲那邊可鬧著呢,說是維護民族原則什麽的。”

“那又怎麽樣?”

大炮俱樂部裏的炮兵們

“怎麽樣,那地方可能會有我們的用武之地。如果他們願意接受我們的服務……”

“想什麽呢?”倍爾斯貝扯著嗓子喊了一聲,“替外國人造炮!”

“那也比呆在這兒無所事事強。”上校回了一句。

“倒也是,”梅斯頓說,“但不管怎麽著,還是先別考慮這種權宜之計的好。”

“為什麽不呢?”上校反問。

“歐洲那邊兒的晉級觀念和我們美國人的不同。那些家夥覺得,一個人要是沒當過少尉就別琢磨著混成將軍。這就好像說一個人要是沒有鑄造過大炮就別想著開炮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