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

以下選自《真我世界中的信仰定義:〈偶人聖經〉解》引言,作者伊麗莎白·克雷斯頓12,斯塔布斯港主教,公元2490年。

在元神本質上的多神崇拜背景下,神學研究和對《偶人聖經》的解讀都異常繁復。有關元神統治的原始材料十分豐富,涵蓋寬泛的主題,時有矛盾或含糊的術語,甚至單因其卷帙浩繁就足以構成達至宗教領悟的障礙。而且這個資料庫還在不斷地持續增長。學者們繼續深思著伊甸園時期的各種元神記錄,以及對最後一個在大衰落前曾和元神有過直接接觸的在世偶人的訪談。

這些聖典經文永無休止的增加並沒有——也不應該——減緩解經工作的進程。對經文的文本理解和釋疑解惑,都是太過重要的任務,不可耽擱片刻。

原始的經文裏有些自相矛盾之處,比如“他媽的滾出去!”(《憤怒之書》,第六篇,第四節)和“他媽的過來!”(第四篇,第二十節);還有“看著我,你這小酒鬼!”(《舉止之書》,第二篇,第十二節)和“你竟敢擡頭看我!”(第十四篇,第四節)。語境和道德方面的差異,甚至不同元神的身份地位的差異,都會導致不同的理解和釋義。

遠比這些更加困難的是關於穆尼4困境的經文。比如:“你想要錢嗎?我可以給你錢。只求你讓我走。我可以留下我的妻子和孩子。只求你讓我走。求求你讓我走吧。”(《懇求與威脅之書》,第三篇,第四節)和“如果你不放我們走,我就剝了你的皮。”(第三篇,第十七節)。

對神學的整體研究方法強調了精神世界的多維度,例子就是諸如“好孩子”和“沒有你我可怎麽辦”這樣的經文(《好孩子之書》,第一篇,第一、九節),還有“你出了紕漏”(《評判與懲戒之書》,第三篇,第八節),常招致平平淡淡的解讀。

大衰落時代最深刻的一批神學家已經證明:盡管這些經文平平淡淡,不過對其象征意義進行的解釋仍然很有價值。我們中間有誰從未出過紕漏?有沒有一個偶人能夠從不出紕漏,還是所有偶人都有缺陷,不夠完美?

如果這個缺陷是有意為之,那麽元神統治設置這個缺陷的意圖又是什麽?有些學者的理論是,創造有缺陷的偶人,是在宇宙中放入了一支時間之箭——從不完美的創造指向道德完美的最終實現。對大衰落期間仍然活著的最後一個元神做進一步質疑,也許可以發現伊甸園時期第一代元神的某些意圖。

但是,如果偶人的不完美並非有意為之,那麽這些與猶太-基督教神學的類似之處就不那麽有用了。反而是古希臘哲學家的觀點——亦即應從倫理層面系統化諸神、泰坦和人類之間的平衡關系——對於今天的偶人倫理學家啟發更大。

最新學術研究已為神學帶來了諸多新的問題……

威廉厭惡地把閱讀器扔在床上。

“你不喜歡這本書?”蓋茨15問道。

威廉瞪了他一眼,“偶人都是瘋子。”

“我在博士研究工作中曾大量借鑒了克裏斯頓12主教的著作。”

蓋茨15坐在椅子上,雙腳在地板上方晃蕩著。他的胸部、頸部和額頭上都貼著傳感器。

“偶人實在太與眾不同了。”倚在墻上的貝利撒留說。

“你總是替他們說話。”威廉說。

一面塑料簾將房間分隔成兩部分,簾子朝著氣壓較低的那一半微微鼓出,威廉就坐在那半邊床上。幾個聖馬丁較早型號的自動機在他身邊跑來跑去,每隔九十秒就采集一次空氣和汗液樣本。另有一些自動機在塑料簾子旁邊做著同樣的工作,忙忙碌碌地采集蓋茨15的汗水樣本。

“沒有哪個偶人天生就想變成那樣,”貝利撒留說,“是人類把他們造出來的。”

“我可從來沒有造過。”威廉說。

“不是今天在世的人類,”貝利撒留說,“我們只是接受了這個現實。”

德爾卡薩爾取下一個在蓋茨15的手臂上奔波的自動機,觀察著上面的吸汗棉墊、采樣口和熱傳感器,然後放了回去。

“見到元神就能產生宗教敬畏效應的染色體基因,蓋茨15全都有。”德爾卡薩爾說,“從我了解的來看,問題在於他神經元突觸周圍的那些微生物。在正常的偶人體內,位於神經末梢的一系列共生細菌可以改變周圍環境,以強化特定的信號級聯。但我不知道具體是哪些細菌。蓋茨15也不知道,所以在他的嗅、味覺感受器與主、輔嗅覺系統的突觸周圍,我培育了一些菌落,來構築細菌微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