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涅墨西斯(第3/13頁)

施耐德研究所在保守派和自由派之間,持中立立場,所以同歷屆政府都保持著良好關系。魯本斯覺得這是絕佳的機會,於是經過人事負責人的面試,進入了研究所。

在波托馬克河河畔的一座外觀並不起眼的六層建築裏,魯本斯得到了專用的房間和“研究員”的頭銜。他被告知,在完成必須處理的繁雜工作後,他可以繼續從事自己喜歡的研究。他這才明白,自己那時還處在試用期。魯本斯在不經意中接受了心理測試和測謊儀測試。聯邦調查員走訪了他所有居住過的地方,對他進行了徹底調查。一年後,他們確認,魯本斯既不經濟拮據,也沒有外國親屬,既同所有反政府活動無涉,也沒有犯罪經歷或異常性癖,於是魯本斯獲得了絕密級情報的接觸資格。他立刻忙碌起來,被提升為“分析員”,派往國防部主導的情報戰最前線。

這項機密任務是針對本國國民,而不是敵國的心理戰。當時,萬斯政權正在策劃對伊拉克的軍事入侵,必須將民意往支持開戰的方向誘導。於是,國防部選拔了約八十名對其馬首是瞻的退役軍官,偽裝成“基於個人見解支持進攻伊拉克的軍事評論家”,送入各家媒體。利用媒體操縱人心其實非常簡單。通過讓電視中的評論家反復鼓吹伊拉克威脅論,萬斯總統的支持率急速攀升。

但就在這時,中情局派出的三十名伊拉克裔美國人潛入他們的祖國,掌握了伊拉克放棄開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計劃,並揭露尼日爾向伊拉克輸出鈾的文件是偽造的。可疑的核燃料已經被歐洲和日本的公司作為幾年後的期貨買斷。可是,萬斯政權卻無視所有的報告,一意孤行,挑起戰端。

除了完成分配給自己的工作,魯本斯秉持觀察者的立場,很早就看穿了這是一場旨在掠取石油資源的侵略戰爭。雖然不正義,卻對國家有益。他尤其注重的,不是國家或者軍工集團等抽象的存在,而是現實中的人。因為所謂國家的人格,本質上就是國家最高決策者的人格。

在主導侵略的政權中樞中,有人利用戰爭大發橫財。上屆政府任國防部長的張伯倫,曾積極推動軍隊業務委托給私營軍事公司,政府換屆後,他便到曾受惠於他的私營公司擔任董事長,獲取了巨額利益。萬斯上台後,又將他召回白宮擔任副總統,充當進攻伊拉克的急先鋒。戰爭還未開始,他就著手勾畫起戰後復興業務的藍圖。當然,戰後承包伊拉克各種基礎設施重建工程的,就是他自己經營的能源公司。最近他的個人資產猛增了數千萬美元。

將自己的金錢欲披上新保守主義政治思想的外衣,這樣的政治家在政府內部數不勝數。國防部長拉蒂默自己也與軍需企業關系密切。

魯本斯最無法理解的是萬斯總統。從他的發言內容判斷,他對伊拉克獨裁者深惡痛絕,但為什麽恨到必須殺掉對方?決定總統態度的,除了國家利益和軍工集團的利益輸送,或許還有萬斯本人都未察覺的無意識動機。就這一點,魯本斯以媒體報道為依據,追溯總統的生活經歷,提出了一種假說:萬斯之所以要打倒伊拉克獨裁者,或許是他將其影射為家庭中的專制型父親。魯本斯嘲笑過自己,竟以如此匱乏的數據得出武斷的結論,但倘若事實果真如此,那就太恐怖了。地球上某個人的父子關系不佳,竟然會導致超過十萬人被殺。萬斯如願以償的那天,一定會感到很空虛吧。自己打倒的其實並不是應該打倒的人。他所殺死的,只不過是自己內心深處虛構出的敵人而已。

無論如何,戰爭開始了。正當伊拉克戰爭打得如火如荼時,萬斯總統宣布取勝。然後,如狼似虎的國家紛紛打著幫助戰後復興的旗號,進入伊拉克。如果戰爭結束的國家出現戰死者,會影響戰後聲譽,所以許多國家就雇用私營軍事公司的傭兵承擔警衛工作,這簡直就是一場黑色喜劇。費盡心思向美國表忠心的國家分得了主子施舍的殘羹冷炙,即部分石油權益。這些國家的領導人醉心於非人道的國家利益,以子虛烏有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口實,欺騙本國國民;這些國家的國民也甘心被騙,充當間接殺害伊拉克人民的兇手。各國能源企業冠冕堂皇地攫取了巨大的利益,市民也得以享受更便利的生活,被送往最前線的士兵則身心俱傷。

主導這場史上罕見的愚蠢戰爭的美國領導人,在人生走向終點時,一定會被他們所信奉的上帝打入地獄吧。

當伊拉克的戰後事務陷入泥潭之時,魯本斯被升級為高級分析員,但他下定決心離開施耐德研究所。這個研究所裏能見到的東西他都見過了。接下來,他要去研究美國的再生能力。美國人不是笨蛋,萬斯政府的愚蠢行徑必將帶來余震。下屆總統選舉,可能會誕生美國歷史上第一個非洲裔或者女性總統。如果進入有力候選人的選舉事務所中工作,就可以更近距離地觀察謀求最高權力者寶座的人的精神和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