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第2/62頁)

胃口不大,使得這位縣太爺松了口氣:“上差明鑒,下官知道長城在國防上的重要,平時已經盡力修繕,有些缺口,因為工程較大,非本縣所自能負擔者,才報請朝廷,上差如果大興土木,下官無以為報,如果只是要小予修繕,只要有明令指示,下官尚可勉力籌措。”

李益知道對方誤會自己的意思了,笑笑道:“老公祖,方先生對土木築城之學下過一番工夫,他說這三兩百人,三五日工,是確確實實的人數,不能打一點折扣的,貴郡既然已經無庸可征,就只有按照官方折庸之酬,另行雇請民工,人員請老公祖費心,必須在明日召齊,折庸之酬也必須按實發放,不準有任何人從中營私克扣。”

“這……明日就要人,實在太倉促了!”

李益道:“秋禾已收,春麥未播,這段時間正值農閑之際,三百民工應該沒有問題呀!”

“人工當然沒問題,上差要更多的也能找得到。”

“不必!施工的場所不大,人多了也是浪費,老公祖,我只說明一件事,這三百人都是切切實實做工的,因此不能以老弱婦孺來充數,按日發放,概由本員著人監督。”

“是!是!上差顧慮極是,只是縣庫存錢不足,下官必須要找縣中的殷實富戶認攤後,才能發放出來。既然要他們認真地做工,就得要全民以信!”

李益笑了道:“公祖大人原來是為這個擔心,那就不必了。錢是要貴縣籌措的,不過我帶了戶部的折抵文券,可以在貴縣繳上去的錢糧中扣除,每一文錢都入賬,無須動用到民間一草一木。”

這個作風是從所未見的,也使得這位縣太爺神態為之一肅,連連答應了,告辭而去時,已經恭敬得多。

方子逸等他走後,才笑著對李益道:“君虞!恐怕在他有生之年,還沒有遇到像你這樣的上差,不過你這樣一來,也就擋了一些人的財路,尤其是那些差役們,多少也可以從中弄點好處的,你這樣一來,可就坑了他們了,這批家夥可惡得很,成事不足,敗事有余,他們要是搗起蛋來,你可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李益微笑道:“我有辦法的。不信你等著瞧好了,我是兵部劄委的委員,而且修結城塞,事可大可小,我要是雷厲風行,可以用軍法從事,不怕他們放刁!”

在驛館裏歇了一夜,第二天,李益叫小紅帶上了劍,跟著方子逸一起到城頭上,果然人工都帶了扁擔鋤頭奮箕等齊集,而且都是年輕力壯的男丁。

那位縣太爺自己也來了,李益叫把全部的人工分為三十隊,每隊十人,然後各由一名衙役帶著,聽侯方子逸的指揮,分別開始施工,他自己則拉著縣太爺據高而望,暗中卻在計數,到了中午休息用餐時,他把兩名帶隊的差役叫了來,談笑問道:“二位辛苦了,我在上面看著,就是二位所帶的民工最賣力,你們叫什麽名字?”

這兩名衙役都是五十多歲了,分別跪下報了名,李益笑問道:“老公祖,這兩個人平素處事如何?”

縣太爺有點不安,斟酌了一下才道:“他們都是幹了幾十年的老人了,凡事尚知輕重,勉強稱職而已。”

李益笑笑道:“這就難怪了,他們既是吃了幾十年的公事飯,而又知道輕重,所以才能體恤民疾,別處都是十個人在幹,他們那一組卻少了四個,大概是怕那些民夫太辛苦,叫他們休息去了。”

這一說那兩名衙役才知道嚴重,跪在地下叩頭道:“大人請恕罪,小的班裏有幾個人因為身子不舒服R臨時請求免庸,小人鬥膽擅自準了……”

李益冷笑道:“昨天我跟貴上說得很明白,這次修城雖是征庸,卻不是白叫他們幹的,每天都即行發放工資,而且修城禦邊與對敵作戰同樣的重要,他們不來則己,來了就如同應征入伍,臨時逃避,就是臨陣脫逃,你們把那八名離開的人名交上來,本憲要立刻派人去抓他們前來審訊,然後以逃軍處置。”

那二人面如土色,只有連連叩頭,其中一個道:“大人,這些民工是小人去找來妁,也不詳姓名,但求大人恕罪,小的自己去找他們前來……”

李益冷冷地道:“臨陣脫逃,依軍法是斬立決,你們有把握把他們都找回來嗎?”

那家夥也不敢說話了,只是叩頭求恕,李益冷笑地看著縣令道:“老公祖昨天有沒有把話說清楚?”

縣令也慌了,恭身道:“啟稟上差,下官就任以後,還沒有見到一位好上差這般認真辦事的,不敢違誤,除了召集所屬,當眾曉諭外,還在各鄉貼了告示,把上差的規定陳說得很明白,上差可以去查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