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老驥歸泥淖

來人一聲“師叔”,生生震得太和真人心緒動蕩,卻是一時覺得這人的感覺十分熟稔,卻又不知他究竟是誰。一時之間,太和真人只覺得後背發涼,卻似是被地獄爬出來的惡鬼盯上一般,全然不知這人來歷,只隱約感覺此人與自己有著莫大關聯,一時又是想不起來,感覺十分矛盾。

這等矛盾的感覺,從這人剛才甫一出現就縈繞在太和真人的心頭。他從密林中走出之時,一身空色袈裟,袒胸露懷,與周圍的樹木環境完全不搭,又是十分和諧,似乎他本來就應該出現在這裏,本人就是這周圍環境中的一部分,叫人覺得十分矛盾,心煩欲嘔。而既然事彌勒教的高手,這人自然又使太和真人想起彌勒佛祖,只覺得這人衣著打扮與世傳的彌勒佛祖神像類似,一切身材形貌又是大相徑庭,偏偏還是十分融洽,其形象幾乎就要與彌勒佛祖在太和真人心中的形象重疊,又是叫太和真人恐懼不已,擔心自己是中了對方類似攝心術一類的邪術。

早些年的時候,太和真人曾與長生老人一同論道,討論在練神返虛的地仙境界之上還有什麽可以追求的武道。長生老人當時以道家黃老一派的理論講述,說道家武道修煉,遵循一個“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練神返虛”的規律,其實到得“練神返虛”一步,就已然是超凡脫俗,不似凡人,可謂“陸地神仙”,又是正統武學之中不曾記載的境界。

而太和真人和長生老人這一級別的人物,練神返虛日久,已然隱約接觸到了“大道”的存在,所謂殊途同歸,武道和仙道,與內外兩家丹道都是同歸一處,開始參悟天地自然,不再拘泥於內功招式。長生老人用丹經上的話語描述這一境界,喚作“煉虛合道”,以描述其由武入道的境界。天下的幾位地仙人物,大概都是在這個境界的門口徘徊,不得其門而入。

數十年前,長生老人那邊遭逢變故,一時封閉自身,死守蘇州不出,近乎面壁一般,卻是又有進展,登堂入室,領先諸位地仙一步,真實不虛地成就了“煉虛合道”的境界。其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莫不隱含天道規律。而天到自然,外人看來就是這等境界的人物舉動合乎自然你,不由自主會產生“本來就該如此”的念頭。雖然武道上並沒有太大的提升,境界卻是遠遠高出,自然高屋建瓴,出手更有把握,更合乎於天道。

長生老人所說的丹經一類,太和真人作為正統道家修士,倒也看過不少,卻實在想不到練武真能到達這等境界,自然是循著機會好生與長生老人討論了一番。長生老人向太和鎮人描述自身道路,說這“煉虛合道”一途,似乎是有兩條路子,一條是將自身化為天道,所謂“身與道化”,成就一個長生不滅,無處不在,沖正平和,不受外物幹擾;而另一條道路,則是靠著自身抗衡天地,就如那黃巾軍首領張角所說一般,取一個“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意境,自身成道,稱作“神與道合”,成就行走於人間的真神境界。

不過說到這裏,長生老人也是感慨,直說人生苦短,又有誰人能夠長生不滅,更別提天道渺渺,縱是誰也不能觸碰分毫。所謂“人不可永生,國不可永生,道不可永生。天地之間,無人永生”,這等境界,不過是黃老煉丹一脈吃多了鉛汞,鬼迷了心竅,一時胡謅出來的虛無縹緲罷了。就如道家所說的“無名萬物之始”,乃是一個不可思,不可論,不可知的境界。而在長生老人的意識之中,一切不可思,不可論,不可知,即為不存在,不必要存在,也不能夠存在。

而太和真人今天面對這人,似乎就是到達了長生老人所謂的“身與道化”的境界,一舉一動都是天地自然,整個人的存在都是虛無縹緲,似乎是打破了長生老人“不能夠存在”的論斷,又如何叫太和真人不心驚,不害怕?

到了太和真人這等境界,世界觀是早已固話確定的,自身一切思維實力,俱是來自於自己對整個世界的認知。眼下出現了一個幾乎打破自己認知的存在,太和真人也是覺得心緒震蕩,內息紊亂,一時難以控制自身,就連手都微微抖動起來。

那人遠遠看著太和真人,對他的一切變化自然也是了然於胸。大家都是一個境界的人物,他自然知道太和真人此刻正在經歷何等的糾結以及掙紮。當年太玄教幾位長老,個個都是陸地神仙級別,有些更是有祖師一脈的秘傳在手,所知所想都比尋常人物要多上許多,比那望輝長老厲害的人物,原本太玄教中也不是沒有。然而這群老而不朽的人物,看到眼前這人的時候,也是一時震驚,心緒震蕩,十成手段用不出六成,被其輕松擊敗,太玄教一時高層斷絕,彌勒教也才有崛起的機會,成功擺脫了太玄教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