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飛來橫禍(第5/14頁)

“區區是由淩雲禪院而來,你們當然沒看見我了。”

青青和翠翠略略打量了他一下,是一位年約二十多歲的青衫秀士,一表斯文,面目清秀,雙眼含笑,神態可親。青青問:“閣下是位秀才吧?”

“秀才不敢,區區略讀一些書而已,連個鄉舉也考不上,只好放下書本,到各地遊玩名山大川。”

“請教閣下高姓大名?”

“小姓司馬,賤名青。三位小哥貴姓?”

青青說:“我姓秦,這位姓白,而這位姓千裏。”

“久仰,久仰!我們可算有緣,在這大佛上相見,我們一齊坐下談談可否?”

翠翠聽了好笑,我們從沒見過,連名也沒聽說過,你怎麽久仰了?她卻說:“好呀!”便坐了下來,問,“你怎麽知道這大佛雕刻了九十年的?”

“區區是聽禪院的主持大師說,從大唐開元初年開鑿,到貞元十九年才完成,前後不多不少,剛好歷時九十年。”

豹兒他們根本就不懂歷史,不知開元、貞元是什麽東西,只是愕然的聽著。翠翠又問:“是什麽人雕刻的?”

“是一個名叫海通和尚發起雕刻的。”

“他幹嗎要雕刻這麽大的一個佛像?他撐飽了沒事幹嗎?”

青青連忙說:“哎!白兄弟,你怎麽這樣說?”

司馬青一笑說:“傳說古時三江合流此處,江水洶湧,經常將船打翻,淹死了不少的人,淩雲禪院的海通和尚看得不忍,便想雕刻這麽個大佛,保護來往船只的航行安全。”

豹兒說:“這個和尚心很好啊!”

翠翠卻問:“這個大佛雕成了,就不會翻船淹死了?”

司馬青聳聳肩,攤攤手。翠翠揚揚眉問:“你這是什麽意思?”

“區區是說,不知道,沒法奉告。”

“你連這大佛雕刻了九十年都知道,怎麽不知道以後有沒有翻船淹死人的?”

“大概也有翻船和淹死人的。”

“那海通和尚不是在騙人嗎?”

“騙不騙人區區不知道,但的確比以前少翻船和淹死人了。”

豹兒說:“那麽這尊大佛是有靈了!”

司馬青笑著說:“是呀!往往在春洪泛濫時,不但船家不敢航行,連來往商賈遊客也不敢坐船,當然翻船淹死人的事就少啦!”

翠翠說:“這叫靈嗎?我去問問海通這老和尚去。幹嘛他吃飽沒事幹,要騙人。”

青青叫住她說:“哎!這大佛雕了九十年,海通和尚恐怕也有一百二十多歲了,他還在人世嗎?”

司馬青也笑著說:“要是他還在人間,恐怕已有八百多歲,成了不死的神仙了!”

豹兒、青青、翠翠聽了都愕然:“什麽!?八百多歲?”

“怎麽沒有?從大唐開元初年開始,也就是風流皇帝唐玄宗那時起,經歷了唐朝、五代十國、宋、元,到現在的明朝,至少也有七八百年。所以你們不用去問他了。”

三人更瞪大了眼睛:“那麽久嗎?”

司馬青一笑:“三位沒讀過書嗎?”

翠翠說:“我們讀什麽書呀!鬥大的字,也識不了半籮!”

“沒讀也沒什麽,以後多到外面跑跑,多問問人,恐怕比關門讀書好。”

翠翠又問:“秀才!你讀的書很多吧?”

“書是讀了不少,可是一本也沒有用。所以我才扔下書跑了出來。”

青青說:“秀才,你客氣了!你知道那麽多的東西,怎麽沒有用呢?不像我們,盡鬧笑話。”

“我鬧的笑話比你們還多哩!要不是出來跑跑,真的成了個書呆子!”

“那你跑過的地方一定多了?”

“多不多,山東的泰山,中州的嵩山,湖南的衡山,山西的恒山,陜西的華山,還有什麽五台山、黃山、武夷山、峨嵋山,區區都跑過了一趟。”

豹兒聽了沒什麽,青青和翠翠聽了卻大為驚訝。這些名山,都是中原武林幾大門派的所在地,來往武林人士極多,而司馬青看去是個文弱書生,難道他又是一個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青青不由得問:“先生是武林中人吧?”

“武林中人!?”司馬青搖搖頭,“區區只是一介貧儒,性好遊山玩水而已。三位大概一定是武林中人了!”

翠翠說:“我們也不是什麽武林中人呀。”

“三位身佩寶劍,怎麽不是武林中人呀?”

“我們佩來玩玩的。”

“這好玩嗎?”

“怎麽不好玩?好玩極了!起碼可以擺擺威風,嚇唬一些想欺負我們的人。”

“區區看出,三位一定是武林中人。”

青青問:“你怎麽看出呀?”“三位眉宇間都有一股英氣,年紀小小,登山走險不見氣喘,一定是練過武的人。區區雖然不是武林中人,但見過武林人士不少。”

翠翠說:“你還會看相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