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卷 第 六 章 抽絲剝繭(第5/7頁)

關山月沒發現什麽,也沒問出什麽,卻找到了整座“紅樓”都聞得到的那股子異香的來源。

那是臨窗一張高腳幾案上,一只花瓶裏插著的一枝花。

那枝花,鐵枝四伸,只有花,沒有葉,花色雪白,有十余朵,花形像梅,大小也像梅花。

但不是梅,梅花不會在這時候盛開,甚至根本不會有花蕾,而且梅花也沒有這麽香。這種花,只一枝,只十余朵,香得整座“紅樓”都聞得到,其香可知。

稱之為奇香,一點也不為過。

關山月好胸蘊,但他不知道這是什麽花,他問:“捕頭可知道這是什麽花?”

老捕頭搖頭:“不知道,沒見過。”

五十上下的人,沒見過這種花。

好胸蘊的關山月不知道這種花,五十上下的老捕頭沒見過這種花,足見這種花不只是少見,簡直是太以少見的花。

關山月摘下了一朵放進懷裏,道:“如今幾乎可以確定,是‘紅樓’這個女子劫擄了孝廉公,只是她已經早一步帶著孝廉公走了,她原從何處來,如今又往哪裏去,在下得盡快想法子找到這個女子,營救孝廉公,我就在此地跟捕頭告辭了!”

老捕頭很不安:“我無能,也沒能盡什麽心力……”

關山月道:“捕頭言重了!只從她買下這座小樓,加以修繕,改稱‘紅樓’以風塵妓為掩飾這一點來看,可知她籌劃良久,處心積慮!碰上這種角色,這種案子,十九難辦。”

老捕頭面有感激色:“謝謝關爺。”

這是謝關山月安慰他。

關山月道:“捕頭不要謝在下,在下說的是實情實話,無論如何,還要仰仗捕頭跟捕房諸位……”

老捕頭道:“不敢當,關爺才是言重,這是我跟弟兄們的份內事,何況太爺待我等恩厚,就是跑斷兩條腿,豁出一條命,也會盡心盡力。”

關山月道:“那麽咱們分頭並進,雙管齊下。”

老捕頭道:“就照關爺的吩咐,分頭並進,雙管齊下,只是,關爺不是答應姑娘,不管事情如何,都會折回縣衙一趟。”

關山月道:“救人如救火,在下就不折回縣衙了,此地的情形,還請捕頭代為稟知縣尊。”

老捕頭道:“既是如此,那關爺就請吧!我也要趕回去了。”

就這麽,關山月跟老捕頭分了手,他是要趕回“鄱陽湖”姜家去。原本他這趟外出,一個人赴“鄱陽縣”,打聽姜家這個親家,以便盡些心力促成這門親事,這段姻緣的,沒讓姜家知道,實際上他也沒說。可是如今董家公子遭人劫擄,下落不明,安危難蔔,他既然碰上了,而且伸手偵查營救,就不能不讓姜家知道了:何況他認為姜四海是老江湖,在“鄱陽湖”多年,對這一帶的人、事、物一定多知多曉,他要跟姜四海打聽。

要趕回“鄱陽湖”姜家去,就得坐船,坐船就得回到他上岸的地方去等船。

等船恐怕就不知道要等到什麽時候了,因為他不知道什麽時候能回來,沒跟送他上岸的人約定什麽時候來接他。

他打定了主意,等不到船就隨便雇一條,只要提姜四海,在“鄱陽湖”不會雇不到船。

哪知,到了上岸處,送他靠岸的船已經在等他了。原來,就是因為沒約定,送他上岸的船一直等他到如今,要是他還沒回來,船會一直等下去。

關山月很不安,再三致謝。

那黑壯漢子卻直說不敢當,直說他應該的。

船行如飛,沒一刻工夫關山月就回到了姜家;姜四海、兒子姜明、女兒姜蕓一家三口,還有高梅,都在甲板上迎接。

姜四海道:“關大哥回來了?”

這是跟著兒子、女兒叫的,這麽叫顯得熟,顯得近。

關山月抱拳:“怎麽敢當!老人家、明兄弟、蕓姑娘,還有高姑娘都在這裏……”

“接”字還沒出口,高梅說了話:“除了姜叔外,都叫一聲關大哥,不該麽?還這個姑娘,那個姑娘的,這不是見外麽?”

顯然,小姑娘不愛聽了。

關山月要說話。

姜明先說了話:“關大哥上‘小孤山’去了?”

關山月道:“小孤山?”

他不明白,姜明怎麽會突然有這麽一問?

姜明道:“關大哥要是沒去‘小孤山’,身上怎麽會有‘百裏香’的香味?”

姜明既然聞見了,想必其他的人都聞見了。

姜四海沒有問,他是個老江湖,人情事故練達,關山月不提,他不便問。

蕓姑沒問,今天的蕓姑不大說話。

高梅說了話:“我已聞見了,我還說關大哥身上哪來的香味呢?明哥哥,什麽是‘百裏香’?”

叫做妹妹的蕓姑為蕓姊姊,叫做哥哥的姜明,當然是明哥哥。

姜明道:“一種花,奇香,老遠都聞得到;我不知道它是什麽花,只好叫它‘百裏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