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卷 第 六 章 離情別緒(第5/7頁)

早飯在老人的“蒙古包”裏吃,老人已經在“蒙古包”外迎接了。

老人不會不知道昨夜的事。

姑娘也說老人知道。

老人的表現更像個沒事人兒,也沒有一點不自在。

或許因為歲數大了,比年輕人沉穩。

關山月沒多說什麽,只在吃過早飯之後,提到了要緊事:“老人家,活佛方面似乎沒有什麽動靜。”

老人道:“恩人,活佛遠在‘庫倫’。”

這意思是說,就是有什麽動靜,也不會那麽快。

關山月道:“我認為活佛方面不會沒有動靜,老人家放心,只要活佛方面有任何不利於老人家的動靜,我會立即趕來。”

老人道:“謝謝恩人,請恩人放心,大喇嘛犯法缺理在先,我旗那管旗章京是主犯,也是證人,活佛也怕‘蒙古’各盟各旗不服,不至於有不利於我的任何動靜,我倒是擔心活佛方面對恩人會有行動。”

關山月道:“老人家剛說……”

老人道:“那是對‘蒙古’人,對‘蒙古’各盟各旗,恩人是漢人,是外人,攸關顏面,活佛方面不能讓外人任意侵犯‘喇嘛教’,尤其不能讓外人傷及‘喇嘛教’的威權。”

關山月道:“我明白了,也放心了,找我不要緊,我人在‘蒙古’,短時日內不會離開,隨時可以找我。”

關山月沒心事了,告辭了。

老人知道關山月要到“科爾沁旗”去,沒多留,怕關山月不知道路,路上不好走,要派當初攔關山月那十名壯漢給關山月帶路,並護送一程。

關山月婉拒。

老人直說了:“恩人是怕活佛方面派人找來,把他十人牽扯進去?”

關山月還真是怕這個,道:“既然活佛方面不會有不刊於老人家的動靜,老人家何必……”

老人道:“恩人請放心,‘蒙古’人絕不敢對喇嘛不敬,何況是活佛方面的來人?活佛方面的來人,也絕對分得清‘蒙古’人跟外人。”

關山月還待再說。

老人又道:“恩人,‘蒙古’地廣人稀,天蒼蒼,野茫茫,很容易不辨方向,外人更容易迷路,而且一錯就是幾百裏,就是再回頭,也不一定能找對方向。”

關山月知道,老人不是嚇人,這是實情,不折不扣的實情:他聽說過,有人就誤入沙漠,越走越深,最後賠上了性命。

不得已,他只有點頭領受好意。

聽說關山月要走,老人的兒子在拉花兒的攙扶下,來見關山月,來謝關山月。

拉花兒倒沒什麽不自在,因為她根本沒進關山月住的邪座“蒙古包”。

老人的兒子也好多了,只是身子還有點虛。

這不要緊,調養些日子就好。

關山月在十名“敖漢旗”壯漢的陪同下離開了“敖漢旗”。

不只老人一家四口送出一大片“蒙古包”外,“敖漢旗”的男女老少都來送行。

個個臉上離情別緒,姑娘玉朵兒更是紅了眼眶,淚光都看得見,只是,她沒有讓-淚水流下來。

的確,“蒙古”地廣人稀,走了很久,去了很遠,一個人也沒有碰見。

天蒼蒼,野茫茫,除了遠處那天地一線之外,別的什麽也看不見。

領受老人這番好意對了!

沒有“敖漢旗”這十名壯漢帶路,關山月準難辨方向,一定迷路。

從一早走到了日頭偏西。

日頭偏西,黃昏了。

“蒙古”的早上美好,“蒙古”的黃昏一樣的美好。

沒白天那麽熱了,涼快了。

一片金黃,天是金黃的,地也是金黃的,連草都染上了金黃色。

此情此景,醉人!

十名壯漢收韁停了馬,領頭壯漢叫關山月:“恩人。”

關山月也停了馬。

領頭壯漢道:“再過去就是‘科爾沁旗’地界了,我等就護送恩人到這裏了。”

關山月道:“謝謝諸位,諸位快請回吧!”

領頭壯漢道:“如今日頭偏了西,只要讓日頭在恩人的左手邊,恩人就是往北走,方向錯不了,路也錯不了。”

真周到。

關山月道:“我知道了,謝謝。”

領頭壯漢道:“恩人回程經過‘敖漢旗’,請一定再蒞臨。”

關山月道:“謝謝,只要我回程經過貴旗,一定再度拜訪……”

領頭壯漢沒再說什麽,帶著另九名,鞍上一躬身,拉轉馬頭,飛馳而回。

關山月又為之感動,禁不住也有了離情別緒。

直望到十人十騎不見,關山月才定過了神。

定過了神,拉轉馬頭要走。

一陣駝鈴聲隨風傳來。

駝鈴,有人騎駱駝。

從輕快的蹄聲,響動的駝鈴聲可以聽出,駱駝還不是一匹,而且是往這個方向。

往日落的方向,往這個方向。

很快的,偏西的日頭,耀眼的金光裏,出現兩匹駱駝,飛快奔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