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肆關中大饑(第4/5頁)

這廂,韋後聽得太平公主出納封邑財賦,深得朝廷上下贊許,不禁大為惱怒。但要她出頭捐納財寶,卻是抽骨割肉一樣舍不得。正在此時,感業寺主持半老尼姑異空又前來啰唣,想求皇後賞賜些金帛。

韋後正沒好氣,大怒道:“你這小小的感業寺,要不是我在皇上面前力保,早已拆成了白地。你別以為則天女皇當年在此出家,求佛有靈,就倚勢作威。如今早已不是武周時代,而是大唐天下。如今不為我分憂,卻又來哭窮,俗話說‘無功不受祿’,知道嗎?”

那異空尼姑,皮松面皺的臉上滿是汗水,一時間惶恐無地。隔了一會兒,異空小心賠話說:“貧尼廟中並無寶貨,都是出家之人,但感懷皇後大恩,我寺願於臘月初八佛誕節時,令一人焚身敬佛,為國家祈福,為皇後祈壽。有如此盛舉,自然轟動京城,士紳官宦那一日布施也必極多,不但寺有余裕,還能孝敬皇後。”

韋後當然瞧不上那幾文香火錢,不過此事如果辦得極為隆重,倒是可以為自己挽回一些面子。當下瞧了異空一眼,問道:“是何人願焚身敬佛?總不會是你吧?”

韋後雖然愚蠢,但也知異空這老賊尼出門不是坐轎就是乘車,入門就有小尼攙扶,全不像出家人風範。背地裏更是吃肉喝酒,甚至在廟裏和不三不四的雜色人等賭錢為樂。

異空老臉一紅,厚著臉皮說道:“貧尼是一寺之主,現在還不能夠做此事。本寺中有一位靜晦法師,禮佛志虔,一心向善,甘願早脫苦海,登彼岸而得大自在。”

韋後奇道:“是嗎?這人多大歲數,是出自本心嗎?千萬不要逼迫於她,到時候出了事端,不但你要吃罪,連本宮的顏面也掃地無存。”

異空一口答應:“不會,不會。此人自幼在寺中修習,她的師父另有其人,貧尼也不知道她具體有多少歲數了,反正不是孩童,是心智正常的成年女尼。焚身敬佛,完全是她心甘情願的。”

韋後吩咐道:“賞五百兩黃金給你。此事一定要辦得隆重熱鬧,本宮到時候邀請皇帝和三品以上的朝官觀瞻。”

異空大喜,忙不叠地謝恩磕頭。

翌日朝堂之上,中宗宣旨,讓三品以上的朝官於臘月初八,齊聚感業寺,觀瞻靜晦法師焚身敬佛之禮。

卻見宰相蘇環說道:“上天有好生之德,我等目睹活人被焚,卻坐視不理,是不仁也,臣不願為之。”

唐中宗聽了,也是感慨道:“此事朕本來也於心不忍,但闔寺上下情志甚誠,這位甘願焚身的靜……什麽法師,也是一心舍身求法。況且,皇後為此,早已齋戒沐浴,凈心修身,準備停當。”

禦史大夫竇從一,聽說是皇後策劃,連忙舉笏出班,搖頭晃腦地說:“古有仁君商湯,於桑林中焚身求雨。東漢時又有平輿縣令張熹,焚身求雨,舍身為民,傳為千古美談。如今盛世大唐,又有此等仁人佳話,自是天子洪福,萬民之福也!”

群臣心中多有不屑,但都知道中宗凡事聽信韋後,也就不敢再諫。

感業寺本為一座小寺,但武周年間,多加增擴,現如今規模宏大不凡。不覺到了臘月初八這一天,中宗禦駕親臨,韋後、安樂公主、太平公主、相王李旦及朝堂重臣也伴駕一起來此。

只見院內古柏森森,大殿左右有鐘鼓二樓,前有敬佛石碑一方,背鐫觀自在菩薩像。有樓五大楹,內供千手千眼觀音像,高十數丈,系整株金絲楠木雕就。

寺後有一塊空曠的高地,高出寺基丈許。異空老尼早就命人在此築了一個高台,布好了帳殿,請中宗等人高坐其中。又在空地的另一端,修了一座三尺見方的青石台,上面堆滿了澆過魚油、硝粉的木柴。柴堆之中,端坐著一個身穿赭黃色僧袍的尼姑,她雙手合十,神色木然,雙目緊閉,寒風吹動衣袍,這人卻一動不動。

安樂公主本來不想來看這尼姑自焚的場面,這事既不好玩,又有些可怕。但這是母親韋後一手策劃的事情,也不得不前來捧場,她躲在帳殿之中,只是和武延秀偎依著打情罵俏。

那異空老尼穿了一件雲錦袈裟,臉上充滿得意之情,只見她稽首行禮,又念了一大篇啰裏啰唆的頌詞,無非敬佛祈福之意。眼看已近日中時分,異空下令全寺尼姑齊宣佛號,只待請旨舉火。

中宗還未發話,卻聽韋後說道:“吉時已到,速速舉火成禮吧!”中宗也隨即附和,眾臣和衛士一起山呼萬歲,幾個小尼姑手持火把,戰戰兢兢地就要點火。

安樂公主一直在帳內玩鬧,聽得外面非常熱鬧,於是揭開帳角看了一眼。她突然好奇心起,對武延秀說:“你去近前看看,看那個馬上要燒死的尼姑,現在的表情是哭是笑,真的萬念皆空,不動聲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