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玖山雨欲來(第3/3頁)

李煊放下酒食,一回頭,卻見賀蘭晶正佇立在他面前。看到李煊神色尷尬,像個做錯事的孩子一樣手足無措,賀蘭晶嘆道:“你心腸很好,對人也是極有情義,但你千萬不可自作主張放青烏先生出來。放虎容易擒虎難,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李煊一臉的憂郁,說道:“難道青烏先生就永遠再難見天日了嗎?”賀蘭晶也有些難過,勸道:“當我們大事已成,執掌天下大權,江山穩固之後,就可以把青烏先生放出來,寬恕他的罪過,讓他自在雲遊,也算是對得起他了。”

“這倒也是,”李煊一時豁然開朗,但隨即又轉口說道,“只是,我感覺青烏先生性子剛硬,只怕他想不開……”

“青烏先生、青烏先生!”李煊又往井下大聲呼喊了幾次,但是仍然無聲無息,賀蘭晶撐開一張大大的油紙傘,柔聲勸道:“走吧,我們還要趕到厚土殿中議事呢,明天再來看他,好嗎?”

李煊默默地呆坐在地上,看著屋角滴下的雨水,突然很想哭出來。

黃泉地肺的厚土殿中,地母夫人正召集眾人商議要事。前一日,賀蘭晶從五兵神窟的韓王銅像的腹中找到了明崇儼的回信。上面並無一字,而是一張詳細規整的地圖,看樣子,似乎是從某處的石壁上拓下來的。

大家研讀後發現,韓王像的腳下,另一有一條密道,蜿蜒曲折地通往更深的地下,盤旋彎曲十多處後,末端畫著一個石碑形狀的符號,另一邊用鳥篆字體標出三個字。

賀蘭晶說:“我抄下後,分別問過兩個精通上古文字的人,是‘禁魂碑’三字,看來不會有誤。”

地母夫人沉吟道:“大家說,那李世民當年將高祖皇帝葬在此處,有沒有可能?”

計婆婆插言道:“我覺得此事大有可能,這個地方據我們猜測,是當年秦始皇埋葬六國國君的屍骨之處。秦皇當年崇信方士,肯定會選擇一處極為陰煞兇險的葬地,將六國君王的冤魂禁錮深鎖。那李世民選擇此處,一來能禁鎖高祖魂魄,二來有現成的地方,不用再大興土木,耗時費工事小,驚動世人事大,所以這個地方實在是天造地設,再好不過了。”

大家聽了,也都覺得很有道理。

簾幕後,地母夫人又說道:“如今我們得了高祖的傳國玉璽,如果再能深入此墓穴,取得高祖皇帝的遺詔,那時號令天下,大事不愁不成。”

眾人聽了,無不歡欣鼓舞。李煊卻道:“我們這樣去打擾高祖皇帝的陵寢,是不是有些太不敬了?”

地母夫人笑道:“要知道,高祖皇帝臨終時的心願就是能將此密旨詔告天下,而且,李世民選擇的這地方,是鎖魂禁魄的陰煞絕地,讓高祖皇帝的遺體放置在這裏,他如何能安眠?當我們執掌天下後,定當擇吉地重修獻陵,遷葬高祖皇帝。”

李煊聽了,覺得有理有據,當下再也無可辯駁。賀蘭晶忽然想起五兵神窟附近那些“陰山鬼兵”來,她不無擔憂地說道:“那些軍兵行蹤詭秘,威猛難敵,如果他們忽然出來,伏擊我們,倒是十分麻煩。”

爾朱陀說道:“我這一段時間已調查過,這些軍兵正是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人馬。前一段冬日裏關中大饑,太平公主出資賑濟,招募五千饑民為她造佛寺,又借口天寒無衣,讓兵部從械庫中取出衣甲配給……”

賀蘭晶插言道:“可我看這些兵馬訓練有素,是百戰之師,不像是烏合之眾的饑民啊!”

爾朱陀嘆道:“是啊,要想把這些未經戰事、餓得半死的孱弱百姓練成虎狼之師,恐怕就算是孫武復生,也難以辦到。但李隆基詭詐過人,他居然秘密聯絡了邊關大將,將這些剛穿上鎧甲的百姓拉到幽州去充數,換回一支能征善戰的百練精兵。”

一時間,大家議論紛紛,如何能除去這支守在五兵神窟附近的勁旅,實在很是棘手。

隔了一會兒,地母夫人說道:“我們還是用驅虎吞狼之計,過段時間,我約上官婉兒過來,將此事透露給她,讓她轉告韋後一黨。等韋後和李隆基殺得兩敗俱傷,我們就正好從中取事了。”

計婆婆說:“此計大妙,最好像當年李重俊作亂一樣,起兵殺了武三思,自己也逃到南山身死,如果李隆基和韋後來個同歸於盡,那實在是天佑我們成功!”

大家聽了,又是一陣歡騰,而地母夫人卻低頭沉思:“前幾番約婉兒密談,她都推辭不來,難道又有了什麽變故?她的心思,如春雲般多變,當年朝夕相處的日子裏還有時猜不透,現在越發有些隔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