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生死茫茫如夢幻恩仇了了隱江湖(第3/31頁)

向天明道:“為什麽?”

無名真人道:“他素來極得師祖疼愛,如今來送師祖下葬,心中自是難免哀痛。而且於禮也似有不合。”

向天明道:“真人此言差矣。第一,這約會是我和無相真人生前定下的,理當在他入土之前了結,這才能等於他親自赴約一般。而且,藍少俠既然是無相真人最疼愛的徒孫,他欲盡孝思,就正該把他的師門所學,在無相真人靈前施展,好讓真人知道他的得意徒孫劍術有成,方能告慰死者於地下啊!”

無量長老點了點頭,說道:“這話也說得有理,玉京,你就當作是師祖親臨,看你比劍吧。”

他這樣說法,等於給向天明補充了第三點理由:讓耿玉京在師祖墳前比劍是給了他無形的激勵了。

無名真人聽得不禁皺了眉頭,但他可不能不尊重無量長老的身份,心裏雖然很不滿意,也只能止於皺眉了。

本無大師忽道:“向施主,當年你與無相真人訂下約會,目的該是和他印證劍術吧。”

向天明道:“不錯。不過,我是晚輩,印證二字改為討教,似乎更恰當一些。”反正無相真人已經即將入土,他也樂得謙虛一些。

本無大師道:“既然如此,那麽你們這場比劍,是應該點到即止了。”

向天明道:“本當如此,但刀劍不長眼睛,倘有誤傷,恐怕也只能各安天命了。”

在場送葬的客人,差不多都是同情耿玉京的,聽了這話,不禁議論紛紛。有的說道,比劍就只該在劍法上定出輸贏,比招不比力;有的說道,誤傷雖屬難以避免,但若是令對方受到內傷,那就是用內力傷人,而不是失招的劍傷了。用內力傷人,就該禁止。有的還認為若是用內力把對方的劍震飛,那也應該禁止。

本無大師念了一聲“阿彌陀佛”,說道:“誤傷難免,但似誤非誤之間,卻是很難判定的,老衲但求你們雙方都有與人為善之心,那就好了。”

無名真人趁機說道:“是誤非誤,法眼難求。有此眼力者,無過於本無大師。這場比劍,就請大師做個公證如何?”

本來這個“約會”,只是屬於私人性質的約會,與江湖上一般結有仇怨的兩派的比武之約不同。後者必須有個證人,前者則是可有可無的。但無名真人提出,本無大師亦已答允,向天明自是不能不尊重本無大師少林寺達摩院首座的身份,只好裝作“欣然同意”了。

向天明拔劍出鞘,先對無相真人的棺材抱劍施禮。

向天明行禮完畢,朗聲說道:“我自三十歲過後,從未用過五金所煉的刀劍。但今日我是來赴武當的掌門真人之約,倘若不用有形之劍,只怕是對前輩不恭。請各位識者見諒!”表面是對無相真人的尊崇,但一股驕矜之氣,卻也溢於言表。

不過,他這話倒也說得不假。劍術練到了上乘境界,任何物件,信手拈來,都可以當作寶劍,甚至根本無須有劍在手,也可使出劍術。例如昨日他和西門夫人的“比劍”,西門夫人的“劍”是一根樹枝,而他的劍則只是一雙手掌。

過鐵錚的好友秦嶺雲冷笑道:“裝模作樣,胡吹大氣。分明是因自己以大欺小,只怕勝之不武,不勝為笑,這才推到無相真人頭上。”秦嶺雲也是有名的劍客,當然應該算是“有識之士”,這話是有意奚落向天明的。在場的客人同情耿玉京者甚多,聽得此言,轟然大笑。

向天明哼了一聲,說道:“我不與無知者計較,誰若不服,待這場比劍過後,大可來試試我的無形之劍是甚滋味。”

秦嶺雲被他橫了一眼,怒氣上沖,說道:“比劍過後,你若不死,我第一個向你請教。”

無量長老忙作調停:“請各位看在本無大師和貧道份上,別要節外生枝。”本無大師是證人身份,是以他特地把本無大師拉來加重自己說話的份量。那些起哄的人果然被他這話壓住,不敢喧嘩了。

本無大師不置可否,卻對耿玉京道:“小施主,你是不是最近剛剛病過一場?”

耿玉京心頭一凜:“這老和尚的眼力真是厲害。”但口裏則在說道:“沒有呀。”

本無大師道:“沒有就好。我是見你精神似乎不佳,故有此問。好,你打點精神,盡你的所能比劍吧。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勝負不必放在心上!”說罷,輕輕拍了一拍耿玉京的肩膊。

一拍之下,耿玉京只覺似有一股暖流,從他的肩井穴輸入,瞬息之間,流通全身,精神為之大振。心知本無大師是在暗中助他一臂之力,便道:“多謝大師鼓勵。”說罷,拔劍出場。

向天明已經立定架式,腳步不丁不八,目注劍尖。莊重的神氣,竟是如臨大敵。

搏獅子用全力,搏兔亦用全力,這正是一流高手保持不敗之道。須知不怕一萬,只怕萬一。唯有凡事都是用同樣的認真態度對待,才可預防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