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雲台遇敵(第4/7頁)

宋騰霄何等機靈,聽至此處,心中一動,說道:“戴兄,你是武學世家,京中的知名之士,恐怕會引起他們的注意吧?我們在你這兒,只怕有點兒不大方便吧。”

戴謨說道:“我與公門中人相識不少,他們多少要賣我一點交情。你們盡管放心住下,不過當然也還是小心謹慎一點為妙。”

宋騰霄道:“我和小師妹本來想到萬裏長城遊玩,不如我們就去遊玩幾天,避避風頭也好。”

戴謨想了一想,說道:“到了北京,萬裏長城是應該去逛逛的。兩位暫時離開這裏幾天也好。但可惜我卻不能陪兩位遊玩了。”戴謨是個穩重的人,雖然自信公差不會找他麻煩,究竟沒有十分把握,是以在深思熟慮之後,終於同意了讓宋呂二人暫且離開。

宋騰霄道:“聽說八達嶺下有供遊人住宿的客棧,我們可以找一個小客棧躲幾天,戴兄不用掛心。”

戴謨說道:“住在客棧恐怕不方便,我倒有個地方,可供兩位駐足。”宋騰霄道:“這就更好了。不知是什麽所在?”戴謨說道:“八達嶺上有間道觀,觀中道士與我相識,兩位說出我的名字,他們必定讓你借宿。”

萬裏長城從嘉峪關到山海關,在叢山峻嶺中蜿蜒一萬二千裏,沿途有著不少形勢險要的關口。居庸關和八達嶺就是其中之一。北京來的遊客,逛萬裏長城,就是經過八達嶺的這段長城了。

宋騰霄與呂思美天未亮就動身,到了八達嶺已是日影西斜的時候,但距離入黑的時分,約莫也還有兩個時辰。

走上八達嶺,只見腳下的長城像是一條見首不見尾的長龍在翻山越嶺,令人豪氣頓生。居庸關屹立在南口(地名)北面,兩旁高山夾著一條狹窄的山溝,山崗上山花野草蔥蘢郁茂,好像是碧波翠浪,織成一幅美麗的圖案。這就是有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居庸疊翠了。

呂思美看得心曠神怡,不由得贊嘆道:“啊,這裏的景色比小金川還美,咱們玩到天黑了再去找那間道觀好不好?”

宋騰霄笑道:“小師妹高興,我自當奉陪。”在居庸關附近,民間流傳著不少動人的傳說,如“五郎像”“六郎影”“穆桂英點將台”等等,都是和北宋抗遼英雄“楊家將”有關的故事,後人將之附會的。宋騰霄雖然是第一次來此遊玩,但因他博覽群書,前人的遊記讀得不少,是以對這些名勝古跡,如數家珍,呂思美聽得津津有味,尤其對“穆桂英點將台”更是心焉向往,流連不忍即去。

宋騰霄道:“前面還有更好玩的地方呢。”呂思美道:“是麽?”遊了一會,忽聽得有叮叮當當的清脆音響,呂思美道:“咦,這裏怎的竟有琴聲?”

宋騰霄笑道:“這不是有人彈琴,這地方名叫彈琴峽,由於水流音響清脆有如琴聲得名。”

呂思美道:“不對,這分明是真的琴聲!”宋騰霄凝神細聽,果然聽得在淙淙的水聲中的確夾有琴聲。真假琴聲混在一起,但還是可以分別出來。

宋騰霄道:“這人在彈琴峽彈琴,也算得是雅人了。”呂思美道:“彈得真好聽。宋師哥,你的玉簫有沒有帶來?”宋騰霄道:“可惜沒有帶來,就是帶來,我也不敢在高人面前獻拙。”呂思美笑道:“我還以為有耳福可以聽一曲琴簫合奏呢,真是可惜了。但宋師哥,你是一向不肯輕易稱贊別人的,這人當真是個琴道高手麽?”宋騰霄道:“你都覺得他彈得好聽,當然是個中高手了。你可知道他彈的是什麽嗎?”呂思美笑道:“我只知道好聽,說不出所以然的。嗯,難得在名山碰上高士,咱們過去與他結識如何?”

琴韻悠揚中只聽得那人朗聲吟道:“芳桂當年各一枝,行期未分壓春期。江魚朔雁長相憶,秦樹嵩雲自不知。下苑經過勞想像,東門送餞又差池。羈陵柳色無離恨,莫枉長條贈所思。”這是唐代詩人李義山懷念好友的詩篇,宋騰霄點了點頭,說道:“這人倒也是個性情中人。”

只見一個白衣少年在彈琴峽臨流濯足,坐在一塊形如圓鏡台的石上彈琴,水從巖孔流過,叮咚有聲,隱隱與琴聲相和。宋騰霄道:“這位兄台彈得好琴。”

白衣少年推琴而起,說道:“佳客遠來,請恕疏狂之罪。”宋騰霄笑道:“俗客擾亂了兄台清興,我們才應該向兄台請罪呢。請恕冒昧,敢問高姓大名。”

白衣少年心想:“看來他們不是常人,就讓他們知道,料也無妨。”當下說道:“小弟是姑蘇陳光世。”

宋騰霄“啊呀”一聲,說道:“令尊可是江南大俠陳天宇陳老先生?”

陳光世道:“不敢當。兩位是——”

宋騰霄道:“我也是家住蘇州的,小姓宋,家父諱時輪,小可名叫騰霄。我的師妹呂思美。”